12月27日,《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白皮书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正如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官兵所言,白皮书的发布对产业界、科技界而言意义重大。“对动力电池发展状况的研究目的是为能源产业界、科技界提供产业发展路线图。随着动力电池行业的不断成熟,也期待更加清洁高效产业格局的诞生。”官兵表示,白皮书的发布为行业振奋了信心,增加了实践经验,将助力下一阶段行业更好发展。
白皮书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编写,由人民出版社和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共同出版发行。本书是继《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产业现状与发展报告》之后,又一本较为详实、全面地对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进行整体分析的权威性论著,旨在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角度,分析资源供给、利用技术与装备、过程污染控制、政策法规、产业上下游等多层面的发展现状,最终形成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路线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过程污染控制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曹宏斌表示,中国科学院包括中科院过程所各级领导对白皮书的发布以及动力电池的清洁循环高效利用都高度重视,这本研究报告凝结了众多专家的心血。
白皮书副主编、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孙峙介绍了白皮书的编写情况及主要内容。他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和全球大势。我国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迫在眉睫。国务院、有关部委近三年来针对动力电池回收相关文件超过20项。白皮书涵盖了动力电池产业相关资源现状、废旧动力电池技术进展、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特征、回收行业宏观政策与标准、产业发展趋势、典型技术案例等六个方面内容。
白皮书强调,随着国家动力蓄电池溯源管理平台的运行,以电池编码(BIN)为信息载体,实现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采集和监管,其大数据可为我国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布局提供基础数据支持。考虑到规模效应和日趋严格的环境监管要求,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最终将向规模化和集中化发展,这样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高全产业链的经济性,同时有利于防止产能过剩、易于实现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处理行业的环境监管。
编辑:黄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