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观车·论势‖为啥近九成跨国零部件企业今年日子不好过?
中国汽车报网 ·   ·  2019-11-18

  秋风吹来的时候,刚刚披露的跨国零部件企业三季报也透出阵阵凉意。

  翻阅财报,感触颇深:近九成跨国零部件企业亏损,即使是行业巨头也不再霸气侧漏;少数未亏企业的盈利也大幅缩水,与全球整车市场持续不散的“寒气”遥相呼应,透露出跨国零部件企业步入调整期,遭遇新难题。

   

  目前跨国零部件企业发展呈现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亏损面持续扩大,步履维艰,负重前行。“无可奈何花落去”,对于跨国零部件企业而言,一句话道不尽其无奈之情,多数企业财报数据令人难展笑容。其中,舍弗勒前三季度利润为4.8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7.5亿元),同比下降36.35%;科思创第三季度实现利润4.2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2.9亿元),同比减少50.5%;而天纳克前三季度利润为减少0.2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7亿元),同比下降112.8%。对此,可谓是声声嗟叹,步步惊心。曾在2018年4月耗费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0亿元)巨资,收购同样是零部件巨头辉门的天纳克,也被市场和整车企业拖累,利润难以上行。

  就跨国零部件企业的情况来看,亏损的原因固然与车市滑坡的大环境不无关系,但是传统零部件进入拐点、价格下挫、销路收窄,以及企业创新放缓、资金周转不畅、应对困难乏力等因素,是挫伤企业锐气、导致今日局面的主因。如果市场局面没有根本改观,企业不能拿出新的应对之策,则意味着企业面临的生存、竞争压力将更大。

  二是微利时代来临,带给企业的压力剧增。重重困境之下,跨国零部件进入一个艰难的调整阶段恐已成定局,即使盈利企业也是风光不再,难展雄风。安波福第三季度实现利润2.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同比增长10.81%;德纳第三季度实现利润1.1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79亿元);同比增长16.84%。这与前些年的大幅增长形成鲜明对照。

  尽管是逆势上行,有所盈利,但是这几家企业也过得并不轻松。车市改观难见曙光,行业市场危机四伏,在寒风凛冽之中,又有谁能保证自己绝对不会伤风感冒、甚至是打个喷嚏呢?其实,在旁观者眼中,他们的胜出,无非是抓住了机遇,赶上了“新四化”的班车,踏准了节奏而已。

  三是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依靠创新攻坚克难。身处“寒冬”,更应冷静思考。眼下,全球汽车产业进入变革、调整、转型时期,从整车到零部件企业都面临着新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转型决定生死,但其间必然身经“阵痛”。正如无论走多远的路,登多高的山,过多宽的河,都需要远大的目光,敏锐的头脑,良好的心态,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不难发现,在跨国零部件企业三季报中,盈利的德纳,紧盯电动化,通过收购Nordresa,获得了其电机、逆变器、热管理等一系列电动化所需的技术,在电动化中淘到了“一桶金”。而安波福本身就是“百年老店”德尔福为应对转型拆分的结果,其专注于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新技术、新领域,在车市滑坡背景下实现了逆势增长。面对这些能够抓住“新四化”契机,顺应产业潮流、展现内在潜力的企业,不正是值得围观者们深思吗?

  尽管扭转市场局面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如果每一家零部件企业都能努力抓住新技术变革的机遇,用智慧、创新、实干去改变自己,希望就不会泯灭,梦想也不会遥远,前进路上就不会是“冰河时代”,而是即将到来的下一个“春暖花开”。

编辑:黄霞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