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用实力征服竞争者
中国汽车报网 ·  马鑫 ·  2019-11-07

 

  对于国内汽车行业而言,涉及的国际贸易争端多表现为“双反”调查。而随着研发水平和技术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结构和产业生态发生变化,自主企业也开始遭遇侵权调查。此次,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对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发起337调查,可能就是一个开端。

  汽车“新四化”方兴未艾,中国汽车行业可谓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对产业发展趋势达成一致认识,并积极着手布局。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传统整车和零部件企业采取了行动,互联网巨头和创业公司更是奋勇争先。也正因为及时预判汽车产业变革方向并敢于作为,在智能网联的“赛道”上,中外企业的起跑线较为接近,中国企业甚至实现了引领。然而,市场竞争是现实而残酷的,尤其在贸易保护主义死灰复燃的大背景下,国内汽车行业和相关企业要面对的挑战将更多。

  笔者了解到,我国已成为遭受美国337调查最多的国家,2018年全年涉及中国企业的337调查达到19起,占比高达38%,成为2004年以来中国企业涉案占比最高的一年。而截至今年6月,美国企业半年内已针对中国企业发起了十余起337调查申请。难怪有人会说,337调查成为了美国一些人限制中国企业的“常规手段”。

  激光雷达最大的特点在于可生成三维的位置信息,能够快速确定物体的位置、大小、外部形貌甚至材质,同时获得数据并生成精确的数字模型,因而被视为自动驾驶的“天眼”。不过,激光雷达的技术含量较高,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自动驾驶落地步伐放缓,其产业化前景并不十分明朗。不过,行业内外对这个领域的进展一直高度关注,相关企业虽然并不高调但也一直默默耕耘。以速腾聚创为例,成立于2014年的该公司,现已将产品应用于多个自动驾驶场景。或许也正因如此,中国的激光雷达企业被“盯”上了。

  但在笔者看来,技术、产业和市场的发展自有其规律。外界环境的变化无法阻挡中国企业提高技术水平、紧跟行业趋势,开拓全球市场的脚步,我们也愿与全球合作伙伴共享技术进步成果,推动汽车产业变革,改善汽车生活。

  此次的337调查案例,也给我国汽车行业提了个醒:自主企业应该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做好保护工作,维护正当权益。而面对“发难”,国内企业要及早认清形势,不必慌张更不必悲观,应积极应诉。

  种种迹象表明,包括激光雷达在内,各方对自动驾驶技术和市场主导权的争夺愈演愈烈。既然我国汽车行业成为了先行者,必然要面临一场“硬仗”,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将是“真”实力。

  编辑:庞国霞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