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十载,合作伙伴遍布世界。透视海纳川朋友圈,不难发现海纳川迅速发展,屡创佳绩的奥秘。
10月23日,“转型突破·共创未来——海纳川2018国际伙伴合作论坛”在深圳举行。当前,正值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升级发展的变革期,如何携手发展成为每个企业深入思索的课题。作为零部件行业的佼佼者,海纳川正在积极进行转型升级,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创未来。
力争2020年营收破千亿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所说:“北汽集团将全力支持海纳川的国际化创新发展,全力支持海纳川与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合作升级,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化方向双轮驱动,通过大协同实现产业链的动态合作,将整车业务与零部件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向新高度,力争到2020年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
2017年,海纳川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2亿元,如果想要实现上述“小目标”,那么就意味着海纳川要在两年之内实现营收翻番。
对此,徐和谊透露,海纳川正在酝酿一个重大的国际并购。通过该并购,可以进一步整合全球资源,实现营收的大幅度增长。
实际上,海纳川从成立到现在,一直在坚持实施国际化战略。2011年,海纳川收购了全球第二大汽车天窗供应商荷兰英纳法集团,迈出了海纳川国际化征程的第一步,造就了一支国际化的人才团队。之后,海纳川国际合作、并购接二连三:2017年,海纳川旗下上市公司渤海汽车公司收购德国TRIMET汽车公司75%的股份。2018年,海纳川与海斯坦普组建零部件公司。
发展至今,海纳川作为北京汽车工业的零部件产业平台,已经成为拥有近50家境内企业、16家海外工厂以及位于欧洲、北美等地多个海外研发中心,年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的国际化、综合性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
得益于集团化发展与众多整车客户的支持,海纳川目前位列《美国汽车新闻》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第65位,《中国汽车报》国内外零部件双百强评选——中国汽车零部件集团第3位。
深度合作升级 谋求高质量发展
未来,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特征将是多领域融合、跨产业协作。因此,针对未来,参会企业主要聚焦“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共同探索共赢发展的新领域和新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与合作升级。
据介绍,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海纳川将在巩固和强化现有业务、加快构建两级研发体系的同时,与国内外合作伙伴联手布局技术前沿,不断强化在新技术、新业务、新产品、新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合作,加快推进产品、市场、合作伙伴、团队和人才转型,实现产品向中高端和“新四化”方向转型升级,在全力服务北汽集团内部客户的同时,实现市场向国内外部市场和全球市场转型开拓,合资合作向更深入、更广泛的新业务和新模式转型发展,持续推动组织变革、人才发展和管理进化。
面向未来,海纳川公司大力强化两级研发体系建设。一方面通过自主研发与国际并购,构建承载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合资合作,引入符合新技术发展趋势的业务以及高端市场业务,推动实现企业产品体系升级和配套保障能力提升,实现以“高效率、高效益、可持续性”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
聚焦新时代的发展方向,海纳川与合作伙伴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构建合作的新模式,从产品研发、市场开拓、人才培养以及全球范围的渠道整合、资源共享上谋求新的升级。
聚焦四化 加速转型升级
徐和谊指出,海纳川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将是制定前瞻战略,强化自主研发,加强技术储备,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一是紧跟“四化”发展潮流,加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北汽“引领2025”战略的重要支撑,海纳川要聚焦零部件发展趋势,围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实现重点突破。电动化方面,要在“小三电”、电驱减速器、新能源电子电器等电动车专用部件重点发力;智能网联方面,要以智能驾驶系统为主攻方向,着力攻关多传感器感知及融合的关键技术;轻量化方面,要通过复合材料替代、结构设计和工艺优化,形成系统的轻量化解决方案。
同时,海纳川要聚焦核心资源,创新开放合作模式。在国际化、大协同的环境下,海纳川要勇于突破、放眼全球、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与现有合资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构建形式多样、对象广泛的新型合作模式;要利用大协同实现产业链的动态合作,将零部件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向新高度;要打通零部件板块与整车板块及上下游产业的合作渠道,建立核心技术研发、测试、应用等共享平台,由核心部件供应商转化为系统方案解决商,与整车企业实现技术共享和利益共赢。
编辑:黄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