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很不平静,补贴提前退坡的传闻闹得人心惶惶,在传闻没有落地之前,很多企业放慢了投放车型的节奏。“双积分”政策方案也有多种传闻版本流出,让大家举棋不定。
政策、市场方向的不明确传导给了企业。《中国汽车报》记者梳理18家动力电池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有些企业利润大幅增加,有些则骤减,让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什么样?
■利润一半增一半减
2017年,在18家动力电池相关上市公司中,正好一半利润同比增加,一半下滑。赣锋锂业、鹏辉能源、亿纬锂能、拓邦股份、天齐锂业、坚瑞沃能、欣旺达、德赛电池、南都电源实现了利润的同比增长;必康股份、国轩高科、比亚迪、天赐材料、安达科技、星源材质、多氟多、雄韬股份、猛狮科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其中,最亮眼的当属赣锋锂业。据年报显示,赣锋锂业2017年营收为43.83亿元,同比增加54.12%;实现净利润14.69亿元,同比增加216.36%。在利润增长的9家企业中,只有赣锋锂业的净利润增长达到3位数,其他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幅度多为两位数,从15.65%~87.50%不等。最扎眼的是猛狮科技,2017年其净利润大幅度下降236.98%,其他企业净利润下滑为1.45%~69.77%不等。
18家动力电池相关上市公司的营收都实现了增长,绝大部分的增幅达到两位数。在营收向好的情况下,仅有猛狮科技的利润出现负值。
■增有增的说法
赣锋锂业在2017年年报中分析了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增加的五个原因。其中,在上游资源方面,赣锋锂业早在2011年开始收购锂资源的股权,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位于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及爱尔兰的六个优质锂资源的股权。公司现用的主要锂资源为澳大利亚Mount Marion项目,截至2017年,按产能及产量计算,Mount Marion项目为全球第二大运营的锂辉石矿山。
在锂化合物方面,赣锋锂业的产品主要有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氯化锂、氟化锂。2017年,公司产能在中国及全球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三,分别占27%及14%份额。其中,碳酸锂产能排名全球第四,占全球产能10%;氢氧化锂的产能在全球及中国分别排名第三和第一,占全球产能的11%。在金属锂方面,产能排名全球第一,占全球产能的47%。金属锂原料主要来自锂化合物业务板块及锂电池回收业务板块及从医药企业回收的催化剂溶液中提取的氯化锂。在锂电池方面,由于高性能电子设备及储能设备使用的锂电池的需求爆发式增长,公司自2015年扩展下游业务至锂电池生产。
拓邦股份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5.55%,其在年报中分析了五个原因。一是实现了高速优质增长;二是产品线和客户增多;三是业务结构、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四是公司惠州、宁波、印度等地全球产业基地布局稳步推进,布局更为广泛;五是公司围绕战略、品牌、研发、供应链等重点方面加强体系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核心竞争力大为增强。
当然,动力电池相关上市公司利润大幅增长源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
■减有减的理由
2017年猛狮科技的营业收入大幅增长,达到92.07%;利润却同比下降滑242.74%;其锂电池业务占全部营业额的22.48%,增幅达到395.30%,毛利率为14.56%,比上年的利率下降15.44%。
猛狮科技在报告中解释称,由于近几年公司产业布局及发展速度较快,部分业务拓展不如预期,运营管理能力较弱,以及受相关产业政策调整、金融宏观调控的影响,公司在资产规模和收入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经营业绩出现大幅下滑。
2017年,雄韬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69.74%。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燃料电池产业链、IDC项目、储能项目、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新能源领域的投入,报告期内人民币汇率、生产基地搬迁等因素也对公司的利润带来一定的影响,暂时无法产生效益。
编辑:庞国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