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聚焦可靠性 潍柴助力内燃机技术再上新台阶——第七届“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召开
中国汽车报 ·  刘晓烨 ·  2018-04-24

  4月21日,第七届“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潍柴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奥地利AVL、德国FEV、美国西南研究院等68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150余人参加。

  本届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在紧紧围绕提升内燃机“可靠性”主题分享研究成果的同时,还为我国内燃机行业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树立信心。

   

  潍柴副总裁佟德辉

  ■助推行业发展 搭建国际性交流平台

  据了解,2017年,我国内燃机产量突破8000万台,总功率突破26亿千瓦,我国已经连续8年位居世界内燃机产销量第一位。在这繁花似锦的盛景之下,我国内燃机行业人士仍然保持着理智的头脑,敏锐判断行业不足之处。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秘书长邢敏在研讨会上指出:“目前,我国内燃机还存在产业规模大而不优、产品多而质量不精、品种全而缺乏品牌三大问题。”

  如今,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的发展思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管理司副司长王海东说:“内燃机涉及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是质量提升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可靠性是衡量内燃机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提升可靠性是我国内燃机产品迈向高端的关键所在。”

  作为国内唯一拥有“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企业,潍柴担起了行业“领头羊”的责任,它秉持“开放、共赢”理念,连续7年举办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为我国内燃机行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助力我国内燃机可靠性先进技术的发展。如今,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已然成为一个高层次、高水准、国际性的技术研讨会,在内燃机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

  ■以身作则 潍柴可靠性研究走在前列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树生说:“虽然我国内燃机行业和国际水平还有差距,但目前,我国在内燃机可靠性研究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国内各科研机构及高校,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在内燃机可靠性方面进行着日益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同时,以潍柴为首的行业企业在可靠性技术应用领域进行了多年探索,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事实上,作为我国先进发动机制造商的代表,潍柴始终将“可靠、耐用”作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内燃机可靠性关键技术的长期深入的研究,潍柴发动机的B10寿命走在了行业前列,尤其是车用重型柴油机比肩欧美水平,B10寿命达到180万公里,机油换油周期达到12万公里。此外,潍柴还创造性的开发了“大排量发动机+多档位变速器+单级小速比驱动桥”的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配置技术,颠覆了小排量发动机才能节能的传统认识,攻克了动力性和经济性相互制约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动力性和经济性同步提升。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潍柴动力副总裁佟德辉说:“《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可靠性作为内燃机的重要指标,对内燃机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具有头等意义,着力推动内燃机可靠性工作进展,是提升我国内燃机国际地位的重要保障。”

  ■面向未来 促进内燃机技术创新升级

  在汽车行业“新四化”——“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浪潮冲击下,内燃机行业也在经历着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苏万华指出:“在世界范围内,内燃机以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碳排放为目标的新技术的发展速度加快,并且新技术层出不穷。我国内燃机工业同样不可懈怠,鼓励内燃机工业创新是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正确道路。”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导下,我国内燃机行业也在加快提档升级。为积极进行新旧动能转换,向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方向发展,潍柴发挥带头作用,创立了内燃机可靠性国际技术创新联盟平台,还设立开放基金,重点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内燃机可靠性共性技术和竞争前技术研究。佟德辉说:“潍柴希望产学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为我国内燃机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导下,将内燃机可靠性技术研究推向更深层次,促进我国的内燃机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接轨。”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