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2017年财务报告陆续出炉 零部件跨国公司尽享马太效应
中国汽车报 ·  李争光 ·  2018-04-18

  最近,多家零部件跨国公司的2017年财报陆续出炉。从目前情况看,全球行业排名靠前的供应商绝大部分呈现良好业绩,凭借技术引领优势和稳固的市场地位,他们密集开展整合,不断启动新的投资,有条不紊地推进转型……好一派欣欣向荣、舍我其谁的景象。

  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曾将“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在某一个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的现象,归纳为“马太效应”,简言之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2017年,不少零部件跨国公司的经营表现就是“马太效应”的显现。专刊编辑部从中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他们如何加固并升级传统业务板块,面对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行业发展趋势,又如何展开新的布局?本期36~37版报道将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马太效应虽然揭示了现实发展的一个侧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市场竞争参与者完全没有机会。如今,汽车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挑战和机遇面向所有“玩家”,市场等待破局者。

  ■博世

  2017年销售额881亿美元

  2017年销售额同比增幅6.7%

  博世集团2017年销售额高达780亿欧元(约合881亿美元,采用欧洲中央银行2017年欧元对美元平均汇率1.1297进行换算,下文同),实现了同比6.7%的增长,在调整汇率影响后,增幅达到8.3%。其中,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部在2017年的销售额达474亿欧元(约合588亿美元),同比增长7.8%,是全球新车产量同比增幅的3倍。商用车柴油喷射系统、乘用车汽油喷射系统、驾驶员辅助以及信息娱乐系统领域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是推动这一业务积极增长的重要因素。2017年,该集团息税前利润达53亿欧元,息税前利润率为6.8%。

  博世集团首席财务官及董事会副主席Stefan Asenkerschbaumer表示,他们在传统核心业务领域取得的成功,为其成为领先的物联网技术及智能交通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了资金保障。未来,博世还将在电动交通领域加强布局,实现产品线品类多样化,而这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将是绝无仅有的。

  延伸阅读

  博世业务转型的动作人所共见,不仅加快了“断舍离”步伐,而且着手对新技术、新领域的布局。去年8月,总投资7.7亿元人民币的博世南京智能助力器iBooster工厂正式奠基,将于2019年正式投产。而在今年2月底举行的博世物联网大会上,该集团宣布成立全新的互联移动服务部门,专注汽车共享、出行共享及与驾驶员有关的互联服务等,目标是实现两位数增长。此外,博世还开始与英伟达、百度等互联网和科技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开展合作。凭借在传统核心业务领域的优势,博世的转型有了更多的从容。

  采埃孚

  2017年销售额411亿美元

  2017年销售额同比增幅6%

  财报显示,采埃孚集团2017年销售额达到创纪录的364亿欧元(约合411亿美元),去除汇率以及并购因素影响,自然增长率达到6%。其中,商用车技术事业部和乘用车传动技术事业部销售增长率超过集团平均水平,分别达到7.2%和9.3%。采埃孚在全世界各个地区的销售额增长不尽相同。在欧洲和北美市场,销售额增长了3%。而在亚太市场,由于中国人民币的汇率影响,自然增长率从8%减少至约2%。在集团财报中同时也显示,南美市场的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克服。在这一区域的销售额已从之前的较低水平大幅增长了约26%。

  此外,集团收购天合的债务也进一步减少;尽管研发开支有所增长,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仍达23亿欧元。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率与2016年持平,为6.4%。

  延伸阅读

  据了解,2017年,采埃孚研发支出为22亿欧元,相比2016年增长约15%。2018年,该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投入将超过20亿欧元,用于研发先进的电驱动产品、变速器的混合动力技术、车辆安全系统以及自动驾驶技术。与此同时,采埃孚将会持续加大投资,包括计划兴建两座生产电驱动部件的工厂。

  对于未来,采埃孚提出了加速创新的目标。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施艾德希望在集团内加速项目间的合作。“我们正在搭建跨事业部的团队,他们将在决策权及合作方面享有很高的自由度。”施艾德说道,“他们所研发的产品将能满足不断变化的新技术领域的需求。在项目开发初期,我们就将与客户开展更为紧密的合作,以便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加速量产。然而,一旦产品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话,这一项目也能够即刻关停。通过这一模式,初创企业文化也能适用于采埃孚这类大型集团。”

  大陆

  2017年销售额497亿美元

  2017年销售额同比增幅8%

  德国大陆集团发布的2017年度主要财务数据显示,集团全年销售额440亿欧元(约合497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8%,息税前利润率高达10.8个百分点。大陆集团首席执行官Elmar Degenhart表示,其在无人驾驶、车联网及电动化领域建立起的相对稳固的技术优势,是保证财务数据增幅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法宝;这一点尤其表现在汽车集团的订单增加中,汽车集团2017年订单增长超过370亿欧元。大陆集团首席财务官WolfgangSchaefer则指出:“2017年集团业绩呈现十分强劲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其汽车事业部、康迪泰克及冬季轮胎业务的全面飘红。”

  延伸阅读 大陆集团的汽车新增订单金额增势迅猛,这离不开高额的研发投资与设备投资。资料显示,该集团2017年的研发费用在销售额中的占比约10%,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在驱动领域,大陆的现有技术几乎完全覆盖各种驱动方式,且除了生产高利润、高附加值的ECU控制器及对应的传感器与执行器,还提供尾气后处理系统、涡轮增压器等产品,也能提供电桥、电池管理系统、无线充电技术、DC/DC转换器以及热管理系统等全方位产品群。此外,其在高附加值的电子部件、传感器和控制软件等方面,也凭借研发和技术优势,力争抢占制高点。

  麦格纳

  2017年销售额389.5亿美元

  2017年销售额同比增幅7%

  麦格纳2017年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89.5亿美元,同比增长7%;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增长7%至31.1亿美元。

  去年年底,有消息称,麦格纳将对旗下业务部门进行重组,打造四个面向全球市场的产品部门,即车外饰及车身架构、动力总成及镜像系统、座椅系统和整车生产。2018年开始,每个业务部门将单独公布销售额及营业收入。据悉,此次重组是迎合汽车行业未来的移动性发展趋势。

  延伸阅读 2017年以来,麦格纳“动静”不小,新建工厂、开发新品、启动新合作,特别是在中国,与北汽、广汽、华域汽车、中航精机等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扩大业务规模。而面对新兴技术和领域,这家行业排名靠前的零部件企业也不敢怠慢。比如前不久,麦格纳对外宣布,将向Lyft投资2亿美元,用于合作生产自动驾驶汽车。此外,其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传感器等方向上也已展开布局。

  法雷奥

  2017年销售额210亿美元

  2017年销售额同比增幅12%

  近日,法雷奥集团公布了2017年公司财报及业绩状况,其销售总额达186亿欧元(约合210亿美元),同比增长12%,创造了历史新高。其中,法雷奥OEM配套销售额达161亿欧元,同比增长7%,超出全球汽车制造业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该集团在2017年毛利润增长15%,达35亿欧元;营业收益增长11%,达15亿欧元;净收益增长8%,达10亿欧元(不包含美国税制改革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市场中,法雷奥给整车厂配套销售额达23.7亿欧元,超出市场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中国市场的订单量占集团总量的27%,其中38%来自于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

  在创新战略的支持下,法雷奥集团四大事业部的OEM配套销售额均得到增长:2017年,动力总成系统事业部、舒适及驾驶辅助系统事业部、热系统事业部和视觉系统事业部同比增长分别为4%、6%、9%和7%,显示出市场对直觉驾驶、二氧化碳减排及LED车灯技术的浓厚兴趣。

  延伸阅读

  资料显示,2017年,法雷奥集团订单的50%来自于创新产品和技术,法雷奥将OEM配套销售额的12%投入研发,总费用达19亿欧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19%。

  更值得关注的是,法雷奥去年在传动领域也有大动作:不仅完成对汽车传动技术领军企业德国FTE集团(福缔)的收购,将成为液压控制系统市场的技术领导者,而且与长期合作伙伴韩国平和集团(PHC Group)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法雷奥–Kapec”已通过相关部门审批,将开展液力变矩器业务,主要应用于自动变速器。同时,法雷奥与西门子共同投资1亿欧元设立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项目,落户江苏常熟。

  此外,法雷奥在近两年一直积极围绕电气化和智能化转型进行相关的布局。

  佛吉亚

  2017年销售额192亿美元

  2017年销售额同比增幅10.6%

  2017财年,佛吉亚实现增值销售额169.62亿欧元(约合192亿美元),同比实现10.6%的内生性增长;营业收入达11.7亿欧元,同比增长20.6%,占销售额的6.9%。各业务部均呈现稳定的内生性增长,增长率达8%,其中,内饰部门增长幅度最高,达到14.8%。

  佛吉亚集团主要分为座椅系统、内饰系统和绿色智行系统三大业务板块。其中,座椅系统占集团销售额的42%,内饰系统占比31%,绿色智行系统占比27%。

  佛吉亚集团在所有区域市场均实现远超当地汽车产量增速的业绩增长;其中北美地区在该市场汽车产量年同比下跌4.0%的背景下,仍然实现了5.6%的内生性增长。其在中国市场实现了19.7%的内生性增长。

  延伸阅读 2017年,佛吉亚集团投资了重要的合作项目并进行了收购,在“创赢绿动未来”和“智享车上生活”两大核心领域加速吸纳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同时促进数字化服务的发展。

  佛吉亚通过收购派洛特汽车和江西好帮手增强在互联性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方面的实力;同时,还收购了Hug Engineering,为大马力发动机提供绿色解决方案。

  佛吉亚与采埃孚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研发先进的座舱安全技术解决方案;与马勒将携手开发未来座舱热能管理技术。佛吉亚还与埃森哲达成重要合作,将加快数字化服务发展,加速集团数字化转型。自2016年成立以来,佛吉亚投资基金已投资了7家初创企业。

  佛吉亚加快推进创新战略,具体表现为集团对创新领域的投入增长23%,达到1.6亿欧元。佛吉亚首次专利申请数量增长了35%(2016年为244例,2017年增加到330例),截至2017年专利总数达到577例,包括专利延期。

  李尔

  2017年销售额205亿美元

  2017年销售额同比增幅10%

  2017年,李尔销售额攀升至205亿美元,涨幅达到10%,而不计入汇率变化的影响,涨幅为9%;该集团核心营业收益增长1.84亿美元至17.19亿美元,占销售额的8.4%;座椅业务的利润和调整后利润分别为销售额的7.9%和8.3%;E-System业务的利润和调整后利润则分别为销售额的14%和14.6%。

  李尔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tt Simoncini表示,2017年李尔所有关键财务指标都创下了新的纪录,并进一步增强了两大核心业务部门的产品能力。其中,汽车座椅业务和电子电气业务表现卓越。而随着技术创新和消费需求升级,未来汽车正从单一的硬件产品向更丰富、更融合的智能移动设备转型。

  延伸阅读

  汽车座椅在过去五年发展迅速,国内外众多供应商都在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座椅供应商,李尔近年加速收购步伐的同时也在不断加码智能互联与节能减排的研发。2017年,李尔完成对安通林汽车座椅业务的收购,此外,还收购了EXO技术公司以进一步增强其在智能网联系统领域的实力,提升汽车的安全性并更好地发展自动驾驶技术。

  据了解,李尔的电子电气业务因对车联网技术的重视而发展迅速,并且在智能化需求的背景下将与汽车座椅更深入地融合。李尔亚太区总裁兼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蒋·孔克曾在采访中透露,李尔会充分运用电子电气部门在车联网方面的技术,同时结合传感器相关的技术以及座椅舒适性技术,最终打造更为舒适的新一代智能化座椅。随着自动驾驶以及半自动驾驶汽车越来越频繁地亮相,电子电气业务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舍弗勒

  2017年销售额158亿美元

  2017年销售额同比增幅5.9%

  舍弗勒集团近日公布了2017年初步的营收数据。按固定汇率计算,舍弗勒营收同比增长5.9%,达到约140亿欧元(约合158亿美元)。舍弗勒汽车业务的强劲增长得益于OEM业务(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6.6%)和售后市场业务(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3.2%)的共同推动。

  其中,汽车事业部的营收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约5.9%,增至109亿欧元(上一年为约103亿欧元);工业事业部的营收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率为5.6%,约31亿欧元。受益于去年第三、四季度的强劲增长,舍弗勒汽车业务增速超过全球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的产量增幅。舍弗勒集团2017年全球各地区都对这一增长做出了贡献,大中华区营收按固定汇率计算,实现了24.1%的同比高速增长。

  延伸阅读 据报道,舍弗勒于近期正式设立电动汽车业务部门,且制定了在电气化领域的发展计划,将向电动汽车解决方案、工业4.0及智能汽车数字化技术方向转型,这些新的业务将在2020年占据集团15%的销售额。舍弗勒汽车事业部首席执行官马迪斯·青克曾表示:“我们现在以全局角度考虑电气化动力总成架构,正在发展成为一家提供技术总体解决方案的全球性企业。”

  目前,舍弗勒已获得全球不同汽车客户在新能源汽车传动轴以及混合动力模块等产品上的八个系列合同,这些合同的销售潜力超过10亿欧元。同时,舍弗勒也将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针对中国汽车品牌进行定制的供应需求。

  安波福

  2017年销售额129亿美元

  2017年销售额同比增幅5.9%

  近日,安波福公司发布报告称,2017年营业额为129亿美元,与前一年相比增长5%。其中,欧洲市场增长9%,亚洲市场增长10%,南美洲市场增长24%,北美市场减少3%。

  依据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计算,公司去年持续性经营业务的净收入为10.21亿美元,而营业收入为稀释后每股3.81美元。调整后净收入按照非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计算,总计达到12.43亿美元。

  按照非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计算,公司去年调整后的营业收入为15.94亿美元,而2016年同期为16.23亿美元。2017年调整的营业利润率为12.4%,而2016年为13.2%,主要受电子业务剥离和投资持续增加影响,但成本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下滑颓势。

  延伸阅读 2017年9月,德尔福正式公布了拆分之后的两家公司的命名,分别是安波福(Aptiv)和德尔福科技。安波福由原来德尔福的电子与安全和电子/电气架构业务板块组成,主要为未来移动出行方式开发技术以及解决方案。据了解,在自动驾驶方面,安波福将专注两个方向:一是汽车厂商,主要以Level 3自动驾驶为主;二是为Level 4/5自动驾驶提供解决方案,发力自动驾驶按需出行(AMoD)服务。这意味着该公司将专注于汽车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以及两者的集成。

  近年来,安波福通过资本收购投资了多家与自动驾驶相关的公司。最近一笔发生在去年10月以4.5亿美元收购自动驾驶初创公司nuTonomy。2018年,安波福计划在发展最快的产品线上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包括主动安全、信息娱乐、汽车电气化及连接服务等方面的业务。

  编辑:庞国霞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