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将在2018年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集中展示最新零部件产品和“三化”(“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新技术,充分展现其集成化发展优势,与国内外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共谋发展。
展示最新产品
成立于2008年的海纳川发展十分迅速,在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达512亿元,居《中国汽车报》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百强第三位,拥有近60家境内企业、16家海外工厂和多个海外研发中心。
海纳川在“以塑代钢、轻量化铸铝、高强钢热成形”三大“轻量化”技术方面发力,推进相关产品和技术产业化布局,还在镁合金、泡沫铝等“轻质高强度”材料和新工艺上展开前瞻性研究。
在2018年北京车展上,海纳川将展出在欧美市场上为戴姆勒、保时捷、奥迪、宝马等品牌汽车配套的轻量化车身结构件、电池箱等最新产品以及为国内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汽车研发制造的轻量化塑料尾门、前副车架等轻量化产品。
在汽车零部件“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海纳川将展出先进启停电池、国际领先的电动空调压缩机、先进大扭矩分动器以及车前灯、天窗控制单元等产品,将展示顺应整车智能化、车联网技术趋势的前瞻性开发成果。
智能车机、智能驾驶辅助相关产品让汽车更智能、更安全、更懂“你”,客户可以在现场与智能产品互动,体验“智能化”零部件独特魅力。海纳川还将以集成拼装车的方式,展示为北京奔驰配套的主要零部件总成,充分展现海纳川集成供应商的实力。
占领技术制高点
海纳川着力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加快研发体系建设,已经把技术中心建成北京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市级企业科技研究开发机构,在“轻量化、电动化和智能化”上持续发力,把多项研发成果运用在整车上。在北汽新能源ARCFOX-LITE车型上,海纳川打造了国内第一款全轻量化车身覆盖件,减重效果达60公斤。海纳川为BJ80越野车开发的轻量化主减速器比传统产品减重19%,铝合金减震塔比传统产品减重52%。
2011年,海纳川成功收购了荷兰英纳法天窗系统集团100%股权,并大力推动英纳法强大的研发力量在中国“落地生根”。当前,英纳法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建立了两个世界一流的研发实验室,快速提升本土研发团队能力,逐渐成为其国际研发体系的中坚力量。
2017年,英纳法在中国承担了多家客户的天窗开发任务,为自主品牌汽车推出了第一个自主开发平台化天窗产品,还自主开发了英纳法第一款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窗控制模块。
海纳川还在2017年成功收购了欧洲知名的轻量化部件研发和制造企业德国TRIMET公司。多年来,德国TRIMET公司为戴姆勒、宝马、奥迪、宾利等品牌汽车提供轻量化零部件,在铝合金零部件开发制造上拥有领先技术和实力。收购TRIMET之后,海纳川在滨州轻量化基地采取一系列本土化举措。
海纳川还将通过国际合作加快高强度钢热成形、激光装焊技术发展,进一步提升白车身(完成焊接但未涂装之前的车身,不包括四门两盖等运动件)的制造和质量控制能力,减少车身连接件,助力整车减重。
与合作伙伴聚力创新
10年来,海纳川与李尔、安道拓、天纳克、海拉、莱尼、海斯坦普以及江南模塑和航盛等国内外知名零部件企业联手成立一批技术领先、管理卓越的合资公司,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赢得了合作伙伴的信任。
被收购不到6年,英纳法年销售额就从被收购前的5.1亿欧元增长至11亿欧元;海纳川海拉营业收入从不到5000万元增长至7亿元;北汽模塑销售收入增长了50倍。
在业绩增长的同时,海纳川大力推进合作伙伴在合资企业建立本土研发中心,打造了本土研发团队,积聚了发展后劲。
在2018年北京国际车展上,海纳川将与海拉、麦格纳签署合资合作协议,成立汽车电子、门模块研发制造企业,进一步拓展合作范围、创新合作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配套供货服务。
下一步,海纳川将围绕“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加快转型,通过自主研发、合资合作、并购整合等方式,加快业务转型发展,与合作伙伴一道聚力创新,更好地发挥产业链驱动作用。
编辑:黄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