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造车新势力『交友观』待检验
中国汽车报 ·  王璞 ·  2018-04-12
    冬去春来,在刚刚画上句点的2018年一季度,各路造车新势力愈发活跃起来,以各种方式证明着自己的靠谱指数有多高。
  事实上,去年以来,随着获得最新融资、达成战略合作、量产车型下线、产品规划清晰、体验店落成以及各路高管积极加盟……越来越多的造车新势力在以实际行动回击外界的质疑。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与零部件供应商、特别是自主零部件企业的合作同步推进,并有从幕后走向台前之势。
  造车新势力的独特性体现在“新”上,再加上行业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注定了整零互动将呈现新气象。
  ■牵手零部件供应商是有力背书
  3月26日,零跑汽车2018合作伙伴大会在杭州举行,包括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佛吉亚”)、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飞凌科技”)、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耀集团”)、万向集团在内的38家国际、国内主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式成为其战略合作伙伴。
  以展现强势的合作伙伴和强大“朋友圈”来证明自己实力的新造车势力,零跑汽车并不是第一家。
  去年3月,奇点汽车创始人兼CEO沈海寅在首款车型发布会上宣布,已与42家合作伙伴建立了稳定的“朋友圈”,领域涉及外观设计、三电技术、智能驾驶、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以及操作系统的开发和改进等诸多环节。去年年底,威马汽车和首批“智行合伙人”签约,对线下销售服务网络进行加速布局。
  通过牵手零部件供应商,造车新势力在向外界卖力证明:我不是脱离现实、耽于幻想的“堂吉诃德”,而是实实在在在造车。
  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表示,由于具备研发基础优势,他们才能吸引到更多实力型合作伙伴,38家主流零部件供应商的加盟,是对零跑汽车的认可,未来,通过全面深化合作,零跑汽车将与合作伙伴在新技术、新领域实现更多探索和尝试。
  “从产品研发到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等方面,零跑汽车都有清晰的规划,相关工作在有条不紊地推进。零跑汽车在干实事,并没有‘瞎忽悠’。通过我们脚踏实地的行动,也给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吃了‘定心丸’,将使未来的合作达到更顺畅、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良性状态。”负责产品研发的零跑汽车副总裁许炜说。
  ■从打造供应链到搭建“共赢链”
  零跑汽车2018合作伙伴阵营中,全球一线零部件供应商不在少数,他们前来“站台”和“撑腰”,无疑提升了零跑汽车的“靠谱指数”。
  谈及新造车势力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时,许炜表示,在行业面临变革的全新时代,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势不可挡,而且速度越来越快。”他说,“就零跑汽车而言,与零部件供应商合作伙伴将不再是简单的集成商与配套商的关系。在技术迭代进化愈加迅速的智能电动汽车时代,零跑汽车将与合作伙伴携手,通过在产品规划、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等各个领域的深化合作,成为相互成就的合作伙伴。”
  那么,零部件供应商又如何看待与造车新势力越来越广泛的合作?英飞凌科技高级经理杨安告诉记者,根据预测,未来五年,我们经营收入的一半以上将来源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领域,这也是英飞凌科技业务转型的重点方向和领域。“在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层面我们将用最新的技术、研发成果和服务与零跑汽车配合,实现更多突破。”他说。
  “针对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佛吉亚提出了未来驾驶舱的概念,这也将是我们业务发展的战略重心。在安全环保、智能驾驶技术日渐普及的当下,我们希望通过创新、融合,为客户提供一个全新的驾驶体验。而从某种角度讲,要实现新技术、新理念的落地,与新造车势力的合作和联动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与零跑汽车的合作,为双方对未来汽车新技术的探索和尝试带来更多可能。”佛吉亚中国区战略市场总监李隽说。
  事实上,传统零部件供应商为应对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也在各自领域实现创新,对他们而言,这些创新的技术成果更贴合造车新势力的产品需求,同时后者也乐此不疲地实现新技术的市场化。比如,福耀集团销售总监陈刚向记者透露,福耀集团自主研发的具备镀膜隔热功能的汽车玻璃将率先配装在零跑汽车S01车型上。
  整零之间传统的供应关系,正因造车新势力的加入而发生变化。如今,传统零部件供应商对新技术的追求十分强烈,造车新势力对新技术的需求同样旺盛,很多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等领域也有一定的核心技术优势,于是两者开始探索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力图打造一条“共赢链”。
  ■市场前景不明需考虑控制风险
  除共同的“追求”和“理想”外,造车新势力还尝试用诸多特殊待遇,稳固与一线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进入到零跑汽车核心‘朋友圈’的战略合作伙伴,将享受到很多优待。比如,新项目的早期介入、优惠付款条件、产品独家供货、效益共享、成果共享等。”许炜说。
  不过,面对造车新势力与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行业在持乐观态度的同时也需冷静。毕竟,部分造车新势力的量产车型正式推向市场后,销量如何仍是未知数。如果业绩不佳,达不到一定的市场规模,他们之间合作关系将经受考验。
  因此,面对“根基不深”的造车新势力,零部件供应商肯定也要考虑如何供应合适的产品,尽可能降低合作市场风险的问题。此前,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曾表示,在与造车新势力、新兴企业、新型公司展开合作的同时,应考虑到一些不可预判的风险。据他介绍,目前,博世为造车新势力提供的相关零部件,相当一部分是通用产品。
编辑:庞国霞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