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微宏:“快充”在前的“独角兽”
中国汽车报网 ·  万仁美 ·  2018-04-04

  近日,一份新鲜出炉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此同时,“独角兽”企业在国内IPO将获“绿色通道”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之间,“独角兽”企业成了公众焦点。

  独角兽原本在儿童动画中经常出现,自从2013年美国风险投资家Aileen Lee将那些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创业10年以内),被私募或公开市场投资人或机构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暂未上市的创业公司称为“独角兽”后,人们开始关注这些既稀少又珍贵的企业。 

  除了《报告》公布的信息外,胡润研究院、华尔街日报等也曾公开指出,截至2018年2月,中国“独角兽”公司共有136家,累计估值总额约33340亿元。浙江是独角兽企业聚集地,共有20家,互联网企业一大片。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宏”)是非互联网企业,居榜单第5位,非常显眼。作为“独角兽”企业,微宏凭借技术优势和市场规模“快充”在前。 

  ♦技术创新奠定“独角兽”基础 

  “独角兽”企业都有相当大的市场规模,在新经济时代,没有突出的技术优势无法取得领先市场地位,微宏以创新性的快充技术奠定了“独角兽”企业的基础。

  微宏市场总监宋寒表示,他们之所以能成为“独角兽”,最关键的还是抓住了技术创新这一内在动力。微宏的领头人不但具有过硬的教育背景、技术实力,而且眼光独特、商业嗅觉灵敏,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把握先机,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微宏于2006年12月在浙江湖州经济开发区成立,2009年顺利投产国内首条钛酸锂动力电池商业生产线。2011年初,其自主研发生产的LpTO钛酸锂材料及第一代钛酸锂电芯应用于重庆快速充电纯电动公交客车,这也是全球首条商业运营的快充纯电动运营公交线路。由于具备充电快速高效、无效载荷少载客量高、车辆生命周期内无需更换电池、符合公交原有运营习惯等优势,微宏快充动力电池系统在公交领域试水成功。 

  紧接着,微宏进一步在技术上改进创新,2013年推出第二代快充电池LpCO®锂电池,由于产品性能广受认可,配装微宏快充电池的纯电动公交车现身北京APEC峰会。彼时,欧洲市场正好有电动公交车的使用需求,微宏与多家国际顶级电池厂商同台竞争,历经一年多的深度测试评估,最终斩获1000 辆伦敦双层巴士电池系统订单,打开了最难突破的欧洲市场。

  “2008年,公司就树立了‘10~15分钟快充电池’研发目标,跳出锂电池不能做到快充的‘窠臼’,选择钛酸锂电池作为突破口,这是微宏快速抓住市场机遇的关键。”宋寒作为公司元老之一,回想创业初期的岁月,直言敢于创新是最重要的一步。 

  微宏的创始人最初不在电池行业从业,为了做专做精,该公司从全球招募了40多名不同背景的专家组成研发团队,将电池的多种原材料进行细分分组研发,突破钛酸锂电池能量密度低、蓄电量有限、容易胀气等难题,做到了产品“快充电、长寿命、高安全”。 

  研发成功后,微宏的产品逐渐成为国内快充动力电池的“代名词”。目前,配装微宏快充电池技术的新能源客车分别占北京、重庆和西安公交市场份额的30%、90%及84%。该公司还与多家客车制造商进行战略合作,据悉,国内排名前十的客车企业中有七家是微宏的客户,包括中通客车、北汽福田、厦门金龙、苏州金龙等。 

  截至今年1月,微宏快充动力电池产品已装配在全球13个国家、150余座城市的2万多辆车上,安全运营里程累计超过19亿公里,共减少碳排放9万多吨。 

  ♦垂直体系成就行业实力派 

   “独角兽”企业具备独有的核心技术、颠覆性的商业模式,能率先挖掘新经济中的巨大机遇,从而10年之内,成长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在中国,“独角兽”上榜企业平均成立时间仅6年。宋寒坦言,微宏动力在其中不算“年轻”,但绝对是稳扎稳打的实力派,在技术上一直占据先导权。

  经过10多年来持之以恒的研发,微宏在动力电池技术方面已经累计申请专利322件,授权专利140件,覆盖从电池四大材料、电池单体设计、电池制造工艺与设备到电池组整个产品链,形成了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我们每次都看准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一直掌握核心的材料技术,如耐高温隔膜、不燃烧的电解液等。作为一家研发型企业,具备丰富的成长经验。”宋寒说。 

  微宏拥有全球少有的高度垂直整合的研发和产业化体系,能够牢牢把控从电池材料、单体到成组技术全链条的研发、中试和生产,实现产业链高效运转,并且保障了高品质。目前,微宏已在中国、美国、德国分别设置材料、电芯及产品研发机构。 

  重视引进人才是微宏获得技术优势的重要原因。据介绍,微宏专职研发人员达800多人,占员工总人数的26%,其中5%拥有博士学位,21%拥有硕士学位,海外引进7位归国留学人才和2位外国专家。该公司成立至今,已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过5亿元,拥有完善的各类先进研发、试制和验证设备。 

  经过多年的奋斗,凭借业界领先的锂电池材料、电芯及电池包开发设计的核心技术能力,微宏的主导产品已成功打入欧美市场,在国内也处于领先地位。因此,被高工锂电评为2013年中国锂电产业10大最具潜力企业第四名。2017年,微宏销售额达17亿元。 

  ♦三大核心技术傲视电池行业 

  “独角兽”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绝活”,微宏的三大核心技术优势分别切中行业三大“痛点”,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为数不多、从未由于电池原因导致车辆起火燃烧的电池品牌之一。 

  据了解,电池起火燃烧是目前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安全隐患,微宏的三大核心技术分别针对不同的着火特征设置安全防护。 

  电池自燃的主要原因是内部短路导致热失控,微宏技术研究院的专家对热失控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发现电解液燃烧热高达72%,而正极反应热只占6%。找到原因,研发方向就明确了,微宏的第一大核心技术是不燃烧的电解液。记者看到普通电解液遇到明火迅速燃烧,直到电解液全部烧完才熄灭,微宏研发的不燃烧电解液遇到明火,火苗反而被电解液气体扑灭了,用烧红的电阻丝浸入也不会燃烧。 

  电解液不燃烧的难度并不大,但要同时满足10分钟快充、长寿命的要求,难度迅速增加。多年来,全球仅有微宏动力拥有这项技术。锂电池的充放电是一个电化学反应过程,始终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者释放,在这个过程中,电解液的热能会传递给隔膜,导致隔膜产生热收缩,多次热收缩后,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市面上的电池大多数采用PE隔膜,PE隔膜经受不住150℃的烘烤,有些企业研发出涂覆氧化铝的改进产品,这种隔膜也无法经受200℃烘拷。微宏研发的耐高温隔膜却能在300℃烘拷一小时也保持完好,极大地降低了发生电池事故的概率。 

  不燃烧电解液和耐高温隔膜针对78%的热失控问题,还有22%的热失控风险需要消除,为此,微宏研发出智能热控流体(STL)被动防御技术。这项技术好比拿走了锂电池“自带火柴的油箱”的火柴与油箱,通过浸没的方式,使泄漏的电解液不接触空气,从而避免发生燃烧事故。 

  微宏的三大核心技术陆续投入市场并得到了检验。十多年来,配装微宏电池的车辆,没有发生一起由于电池原因导致的燃烧事故。 

  ♦下一步将为乘用车配套电池 

  入选“独角兽”榜单是以往的成绩带来的荣誉,未来的道路该如何走?宋寒说:“微宏仍然专心做快充电池,要一直‘快充’在前。” 

  宋寒表示,目前国家正在改善能源结构,不断提升能源效率的技术逐步成熟。新能源汽车直接与老百姓“衣食住行”中的“行”挂钩,未来这一行业的发展机会会越来越多。 

  在宋寒看来,相对风头更劲的互联网企业而言,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也会变成一个信息终端,现在的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汽车、共享汽车等都是基于电动汽车产生的新事物。未来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内,新能源汽车都能与互联网等其他行业产生融合。 

  目前,微宏已启动三期项目,将分批建设锂电池材料、电池单体、电池系统产业化项目,预计新增产能11GWh,并将逐步试水出租车等乘用车领域。

  编辑:吕彩霞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