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建本土数据中心 特斯拉能重获信任吗?
中国汽车报网 ·  张雅慧 ·  2021-06-08

  ►讨论嘉宾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人工智能法治研究室主任 张浩

  ·汽车测试工程师 张清维

  ·北京特斯拉车主 欧雪

  ·长沙特斯拉车主 张鹏

  ·北京新能源车主 张一加

  ·北京特斯拉意向消费者 于家齐

  接二连三地发生碰撞事故,从制动系统失灵到用户数据丢失,特斯拉对事故的解释和处理,用户并不满意,反而加剧了消费者的担心。上海女车主的维权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特斯拉公布的行车数据遭到强烈质疑,车主认为特斯拉侵犯了他们的数据隐私,并认为这一部分数据曾被篡改。

  车主的发声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部分发生事故的特斯拉车主反映,在公开调查结果时,特斯拉并未提供相关数据进行佐证,而且在事故发生后他们的行车数据会无故消失,对此他们表达强烈的不满。

  在群愤日渐激烈的情况下,傲慢的特斯拉终于“低头”了。5月25日,特斯拉在微博平台公布了更多细则,宣布已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以实现数据存储本地化,并将持续增加更多本地数据中心。未来所有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车辆所产生的数据,都将存储在境内。同时,特斯拉还将向车主开放车辆信息查询平台。

  近段时间以来,由特斯拉引发的智能汽车数据安全问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前不久相关部门出台了对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规范的标准草案,而特斯拉此次宣布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便是对该规定的一个响应。

  但是数据安全问题是否通过车企在国内自建数据库就可以解决,特斯拉能否重新赢得用户和市场的信任,消费者和相关行业人士对此持有不同看法。

  ♦《中国汽车报》:特斯拉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会有助于用户保障个人车辆数据安全吗?

  张一加: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软件定义汽车”发展,用户信息的平台也从手机、电脑终端向汽车等移动终端转移,由此汽车平台的数据安全自然成为业界重点关注的领域。从个人隐私安全角度来看,大部分新能源车主和意向用户都很警惕隐私数据被收集,也普遍认为跨国车企在国内建立数据中心对保护数据安全有一定帮助。

  张鹏: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用户的个人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上传到网络终端,已经成为个人的数字名片,包含了用户的所有信息,同时也涉及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建立数据中心肯定对用户数据保障有一定帮助,可能主要在于境内数据存储和调用便利。

  于家齐:特斯拉在国内建设数据中心,相当于多了一把“钥匙”在监管部门手里,再遇到事故纠纷,车主或者监管部门可能将更容易获取有关数据,但实际情况也要看数据中心的具体管理办法。

  张清维:汽车数据中心建在哪不重要,重要的是数据是否回传托管。如果仅仅是建设一个缓存中心,不让有关部门完全掌握处理主权,那这一举动就纯粹是掩耳盗铃,毫无意义。

  张浩:我国一向坚持发展与安全平衡的原则,为了更好保护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采取了重要数据本地化存储的措施。建立本地数据中心的直接依据来自《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该规定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按照国家网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办法进行安全评估;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目前虽然还没有规定明确重要数据的分类,但一般认为地理信息等属于重要数据的范围,因此特斯拉建立数据中心可以认为是在规定要求下的必要举措。

  ♦《中国汽车报》:你是否介意特斯拉采集一些车内信息?是否会因为特斯拉存在的潜在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而不再使用或者购买特斯拉?

  张清维:由于不清楚特斯拉会如何使用收集到的用户数据,所以比较反感自己的位置信息、驾驶习惯等数据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车企收集。

  张鹏:应该没有人会不介意自己的数据被企业获取利用,但我不会因为这个就完全不考虑购买特斯拉。在这个时间节点,同样质量的产品,消费者肯定更愿意选择自主品牌。

  欧雪:我不介意数据被收集,因为淘宝、美团、大众点评、高德地图这些软件应用早已让个人隐私无处遁形了,因此对特斯拉的数据收集操作,也就不那么在意了。

  于家齐:如果特斯拉能在采集之前对用户进行充分、明确的提示,我不会介意被车企采集信息。毕竟目前的智能产品收集信息,或公开、或隐蔽,都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所以如果没有证据证明特斯拉有重大的隐私保护方面不利因素,是不会影响我个人的使用或购买决策的。

  ♦《中国汽车报》:特斯拉建数据中心,对其消除近一段时间的负面舆情有帮助吗?能否助其重获消费者对其的喜爱,重振市场对其的信心?

  张一加:仅建立数据中心,并不能彻底消除民众对特斯拉的负面情绪。归根结底,特斯拉公司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消费者,既不想示好,还想要用户买单,一再降低用户的信心,势必会对其保值率和市场稳定性产生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于家齐:我觉得帮助不大,因为特斯拉的负面信息还是集中在产品的功能缺陷,尤其是安全问题,还有对待外界质疑的傲慢态度上。若想改变公众观念,还需正视并且优化产品缺陷,积极处理问题,平等对待消费者才是特斯拉缓解负面舆情的关键。

  张鹏:建立数据中心对于特斯拉消除近段时间的负面舆情影响有一定的帮助。对于选择特斯拉的用户来说,既然选择这一品牌,自然是出于足够信任和喜爱,大部分对特斯拉抱有负面情绪的消费者可能都不是特斯拉的用户,他们并不了解特斯拉的实际使用情况,所以可能会被负面舆论裹挟,变得偏激。因此总体来看,我认为其对市场影响可能并不大。

  ♦《中国汽车报》:特斯拉在国内建数据库后,其他企业会跟风建库吗?为什么?

  张一加:我认为下一步,各企业肯定都会建设自己的数据库,尤其是跨国企业,但是不会是一拥而上地建库。虽然目前已有许多车企表示其对数据安全负责任的态度,建设数据中心,证明自己安全可靠,能够加强用户的信赖,但是官方应该更加详细阐述数据中心建成后,其具体使用方法以及保障措施等。

  张鹏:这是必然趋势。特斯拉建数据中心可能更多是为了自证清白,是对用户和市场的妥协,而不是真正认为自己错了所进行的改正。

  就目前市场形势来看,国内舆论对特斯拉可能不那么友好,但是智能汽车的生态建设还在起步阶段,除了特斯拉,国内车企也存在隐私泄露问题,我希望国内车企利用这一时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真正把产品做好,赢得用户的喜爱。

  张浩:伴随智能网联汽车采集数据而来的,是对数据安全的担忧。这些担忧主要体现在交通交互数据和用户数据两方面。前者主要是对地理信息等数据出境安全的考虑,后者主要是对个人信息过度采集和隐私泄露的担忧。

  目前,我国正在制定关于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从目前的规定来看,立法是在努力平衡安全和发展的关系,既充分考虑产业发展,也期望为用户带来安全和更好的体验。从公开文件来看,未来主要还是从试验和投入市场进行阶段区分,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管理,进一步加强对个人信息采集、使用等方面的保护。

  编辑:黄蓓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