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实拍||春季到深圳来看车
中国汽车报网 ·  刘晓烨 文/摄影 ·  2021-04-06

  清明时节,惠风和畅,绿树青枝迤逦相偎。小编再次到深圳来看车。

  上次来深圳时已了解到,其车辆密度乃全国最高,每公里超过510辆,但深圳却是内地最“不拥堵”的一线城市(路网高峰时期平均车速为26.1km/h),且此速度在全球大城市中也属领先水平。

让小编印象深刻的路牌

  当时也学习了深圳是怎样通过各种大数据、信息技术、智能交通等手段达到这个效果,但一个路牌却深深留在小编脑海中,我想:“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都在人行道上走,那人行道不会很乱吗?”

行人对角线过马路

  这一次,小编傍晚出来散步,恰逢晚高峰,又在市区,人流汹涌。不久竟遇到了但闻其名、未见过面的“行人对角线过马路”,一时激动驻足欣赏,果然与众不同,看着好像乱糟糟、急匆匆的一浪人群,眨眨眼就又换了一波。

  走走停停思绪飘飘,跟着人流过马路,忽然人群齐齐驻足,我抬头,才发现原来这是个更大的路口,我们所有人只过了一半而已,所站之处是马路中间的安全带。放眼望去,东南西北,主路+辅路,每个方向都至少有8个车道。

扑面而来的车流

  这样盛景怎能错过,我站在安全带边拍照。交通灯转绿,车辆汹汹扑面而来,那一刻,我恍惚觉得好像回到了虎跳峡看江流波涌,但这次的江潮要近的多,就从我左侧喇喇而过(车超多,但没有尾气味是真的)。

  忽然反应过来,车道上车虽多,但很“统一”,这不是说车都长得一样,而是指马路上只有机动车,没有自行车、没有电动自行车、没有电动滑板车、没有低速电动车……

  不论是主路还是辅路,车道上,只有真·机动车。

  “这大马路,我可不敢闯黄灯,一来这里的行人交通文明素质较高、很少有人闯黄灯,你不好意思,二来倘或你闯到一半突然变了红灯,深圳的车都是电动的、起步快,车道又超多,很难像在其他城市那样从车流缝隙中溜过,估计会进退维谷、险象环生。”我暗忖。

  那么,那些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都在哪儿呢?——在人行道上。

  上一次,小编去福田区的时候,见到了前文中说的路牌,但那里的人行道非常宽,并且当时行人、车辆也不多,再加上小编步行体验的时间很短,因此由路牌而产生的疑惑没有找到答案

  这一次恰逢晚高峰,漫行中发现,这样的人行道确实比较混乱拥挤。尤其是我所途径的万象天地附近,写字楼、购物商厦林立,送外卖的电动自行车非常多、人行道又窄。晚高峰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电动滑板车或蚕食拓路或“呲溜”滑过,这体验——刺激,不仅眼睛刺激,没经历过这阵势的我,心脏也刺激。

  或许这就是应了那句老话,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儿,你要得到点什么总得舍弃点什么……而深圳选择了更快的机动车速度。

  最后,小编要说一件趣事。前文说,深圳这里人们交通文明素质较高,很少人闯黄灯。不过我这段体验中,还真看到一个电动自行车闯黄灯,直行的电动出租车猝不及防,二者相撞了。之后,电动自行车爬起来就溜了,电动出租车司机喊:喂,你要跑啊?真跑了……然后出租车司机开始报警。

  我心想:“朋友,我才逛了这么一段,就发现这里每个路口都有长的、扁的、方的、圆的摄像头不下10个,你能跑的掉吗……”

  行车不规范可不好啊,要牢记“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呀。

  编辑:刘晓烨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