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联手吉利造车引发更多好奇——关于百度造车的三个追问
中国汽车报网 ·  赵玲玲 ·  2021-02-05

  编前:互联网改变世界,移动互联网重塑生活。从最初的车联网到如今的自动驾驶,汽车产业迈出这一轮智能化、网联化的步伐已经超过10年。这其间,以百度、阿里和腾讯(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大手笔地绘制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商业版图。技术演进与商业规律使然,交集必然产生。不过,即便已十分强悍,BAT开拓汽车领域的道路并非一马平川。发展至今,它们的战略有了哪些调整和推进?面前还有什么挑战和阻碍?种种迹象表明,在智能化、网联化与传统汽车产业链之间,新生态的建立道阻且长。

  “百度亲自下场造车似乎并未掀出人们意想不到的波澜。

  距1月11日正式宣布将联手吉利成立一家智能汽车公司,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已经月余,百度在互联网造车浪潮中扮演的角色值得深思,也值得更多追问。”

   

  ■追问一:百度为何此时造车?

  百度此前在汽车产业一直坚守供应商的身份,通过Apollo(阿波罗)平台与众多主流车企进行合作。而此次造车则与以往大为不同,从官宣声明上看,颇有百度牌汽车、吉利代工的意味。

  对此,中国物联网联盟副秘书长贺思聪表示,百度Apollo虽与多家车企开展合作,但在车辆控制执行层面上一直无法深入,而车联网内容,比如地图、音乐和DuerOS也没有在整车端得到良好递推效果。因此,借助当前“软件定义汽车”和全新域控制器等电子电气架构变革的趋势,再进一步深度定制化,或是更好的选择。同时,苹果、谷歌等互联网巨头造车的传闻一直没有消散,基于它们的舆论“牵引”,百度造车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百度应该说是BAT中最早涉足汽车领域的企业,其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的优势目前也最为明显。若要率先实现相关技术的落地,抓住机遇拓展验证至关重要,可为将来抢占更多市场提供了坚实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百度的核心业务以搜索和信息流为主,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将传统优势拓展至更广阔的领域。众所周知,目前智能网联汽车的一大掣肘就是数据未能共享化。百度搜索业务带有相当体量的流量数据,进入汽车后有利于提升数据共享速度,吸引更多资源进入。这对于依然坚持All in AI的百度来说,应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进入时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整车企业自动驾驶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百度在这个时间点进入造车领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此时正值特斯拉及国内头部造车新势力股价大涨,资本市场一片看好,百度Apollo平台在自动驾驶方面的积累,使其在业内颇具号召力,宣布造车之后股价随即大涨。

   

  ■追问二:百度想造什么车?

  据报道,百度将联手吉利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基于吉利最新研发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而百度将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全面赋能汽车公司。

  百度官方并未明确所要打造的智能汽车到底是何种类型,但从百度以往业务和技术储备上不难发现端倪。上述车企自动驾驶负责人推测,百度Apollo平台的成果包括Robotaxi及衍生出来的AVP、ANP和高精地图(百度有甲级采图资质),百度很可能直接打造Robotaxi,并且参与运营,不会只做卖车的一锤子买卖。

  一位接近百度Robotaxi项目的消息灵通人士则告诉记者,百度此前与多家车企客户接洽,希望通过与整车企业合作,将相关方案融合进对方的产线中,确保百度Robotaxi的产品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这个初衷是很好的,但效果却会打个折扣,一是产量太低,二是摩擦成本很高,很难有效推进。因此,百度亲自下场造车,找到整车企业代工,拿到主导权之后反而更好展开Robotaxi的生产。”他认为。

  百度Robotaxi项目进展很快。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百度Apollo已独家获得北京无人驾驶测试许可,在北京、长沙两地无人驾驶测试里程超过5.2万公里。根据百度Apollo全球首个多场景自动驾驶运营报告,Apollo Go是全球惟一在多城市开展Robotaxi与Robobus运营的出行服务项目,接待乘客超过21万名。按照规划,Apollo Go未来3年将拓展至30座城市。

  在贺思聪看来,百度基于科技型企业的定位,在造车领域从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两方向深入,是对之前只做自动驾驶和车联网内容服务的升级。  从这一点上看,除Robotaxi车型之外,百度也有望“随大流”,打造能够更快落地的L2级以上自动驾驶家用车型。这条赛道也是众多互联网造车企业纷纷进入的领域,目前竞争激烈。

  ■追问三:百度凭何造车?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方寅亮表示,最新一轮互联网科技公司造车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即大型、成熟企业开始以强强联合的方式入场,百度也不例外。这种变化有其必然性:一方面,因为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传统大企业发展空间也受限;另一方面,软硬件彼此赋能才能让大企业找到新的增长点。

  联合业内优秀伙伴是百度造车有力的支撑。同时,就百度自身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积累来说,也将赋予新车更多技术加持。例如,百度Apollo之前发布了高级别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NP。ANP基于L4级纯视觉自动驾驶技术Apollo Lite,是L4级自动驾驶技术降维释放到辅助驾驶领域的产品。不同于行业仅支持高速公路和城市环线的方案,ANP还可以应用于城市道路。

  可以看到,从泊车域到行车域,百度Apollo实现了面向城市复杂道路的全场景自动驾驶量产解决方案。据悉,未来3~5年,百度Apollo智驾产品预计前装量产搭载100万辆汽车。

  不过,百度造车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一是市场定位问题,百度有市场影响力,但毕竟蔚来汽车等造车新势力已在行业内拥有一席之地,因此如何提升百度汽车品牌的竞争力,提供差异化的供给成为其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二是,互联网公司与制造企业的发展理念有较大差异,新公司的摩擦成本肯定存在,且有可能不会太低;三是,百度的角色从技术供应商转变为整车制造商,是否会引起其他整车合作伙伴的疑虑?反观华为,则选择死守供应商的定位。

  “百度入局造车领域对行业发展的利好,有更多的企业深度参与,可以把智能汽车这块‘蛋糕’做大,提升市场份额,对整个产业做大做强将起到推动作用。但同时,这可能意味着本已竞争激烈的赛道将迎来更趋白热化的角逐。”方寅亮说。

  编辑:庞国霞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