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汽车金融如何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中国汽车报网 ·  陈萌 ·  2020-12-23

  2020年汽车金融的市场环境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显得更为复杂。随着国家刺激经济政策的陆续落地,汽车市场表现出了坚韧的抗风险能力。在此过程中汽车金融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两年,行业监管力度持续增强,汽车金融企业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已迫在眉睫。

  汽车金融行业专家澜韬认为,疫情就像是一次压力测试,由此检验出行业存在的隐患,也加速了汽车产业的变革,行业秩序面临解构和重构。在金融风险方面,市场前端道德风险在增加,有一些机构原来存在的不道德行为或者暗藏的猫腻逐渐浮出水面,如一车两卖骗取贷款等。汽车金融机构最纠结的地方就是一方面要严格做好风控,确保业务质量和人员素质,另一方面又要兼顾接单数量,保证业务增量。面对各类风险加速暴露、营收放缓、管理成本占比上升等问题,汽车金融行业采用风险定价机制及全流程资产管理势在必行。

  在汽车金融产业链中,市场角色复杂多元,无论是零部件供应商、整车厂、汽车经销商还是消费者都涉及签署各个类型复杂的协议文件,而其传统的签署方式带来的签约、取证及签署人身份真实性等法律风险高。针对此类现状,法大大法律事业部副总经理张霖提出了汽车金融资产处置的新思路:“实槌”证据保全系统。通过电子合同的手段,为汽车金融行业不同市场角色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有效的身份鉴权、用印安全保障、一站式存证取证以及灵活的场景适配,促进汽车金融行业劳动合同风控合规性的提升。

  汽车金融公司遇到的风险多种多样且层出不穷,比如伪造的申请、虚假材料、内部欺诈、信用风险等。随着欺诈团伙分工更加细致,手段更加专业,金融公司的防诈骗能力也需要相应升级。声扬科技营销副总经理王泽延在谈到AI声纹赋能汽车金融风控反欺诈时称,声纹技术可为汽车金融机构的全业务流程,提供预防欺诈、减少风险、提高营销效果、提升客户服务体验等方面的帮助。声纹技术利用人工智能对语音、语义进行分析、识别,为金融、公安、政府、智能汽车及互联网等行业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语音智能化解决方案,为金融机构多提供一道生物识别的防控手段。目前这项技术在汽车金融贷款申请、贷款审核、贷款发放、二次营销、客户服务以及贷款催收的全过程中已投入使用。

  ►延伸阅读

  ♦新零售金融创新如何在场景中落地?

  近两年,汽车新零售一直是行业内讨论的高热度话题,在互联网极度发达的今天,汽车+电商的模式被行业定义为汽车的“在线新经济”。越来越多实力车企与电商平台加入汽车新零售的大军中,大胆跨界,打通线上+线下闭环模式,试水新零售,玩转新营销。

  长安新生CMO寇卓认为,汽车金融离不开场景,因此汽车金融机构要深入到汽车流通场景中去,了解客户痛点才能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服务。比如二手车场景中,二手车的痛点是获客难和获客贵,因此二手车经销商只能想办法扩大金融和保险业务的利润率。这时金融公司就不得不将自己的利润让渡给车商,实际上这也是释放风险的过程,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要“破局”只能从解决获客方面入手,利用数字化工具降低金融机构和车商的获客成本。在风控方面,长安新生发现去年36%的客户是“95后”到“00后”人群,这就需要企业开拓内部、外部数据源,深刻挖掘和理解客户群的消费习惯变化。

  腾讯汽车云解决方案总监姚振认为,汽车零售跟普通的快消行业不同,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线上线下打通能力。线下的场景化相对容易,在线下场景能接触到用户并接受反馈,反哺场景化的产品设计。但线上的场景化比较难。所谓新零售场景化,就是要把线上场景与线下场景打通。当前汽车金融线下一些服务需要安装第三方App或者登录其他第三方系统,这里就会遇到数据打通的问题。很多用户希望实现一站式服务,实现从试乘试驾到预约、下单、租赁等功能。这方面体验做好了,用户端的新零售场景化才算真正落地。  平安银行汽车消费金融渠道管理部副总经理沈奕表示,用大数据控制经营风险对金融机构非常重要。但目前银行方面获取的数据还缺乏透明渠道,难以形成有效整合。有利的方面是,当前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这部分消费人群对消费分期接受程度高,对于金融机构是否贴息的敏感度在降低,因此金融消费场景化正在越来越贴近实际。

  ♦汽车供应链金融需要打破数据孤岛

  众所周知,供应链金融对汽车流通行业至关重要。它链接了产业供应链领域与金融机构,既能有效解决汽车产业各端的融资难题,又能延伸银行与融资租赁公司的纵深服务,为汽车金融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领动启恒总经理张曜钦介绍,2020年供应链金融融资规模依然稳中有升。汽车市场在一季度探底后,显示出强劲的反弹趋势,这其中汽车供应链金融功不可没。不过他也透露,今年汽车供应链金融领域曾一度险象环生。据统计,120天的长库龄车是库存融资的风险隐患之一,占比在2020年一季度达到高峰,飙升至30%左右,直到今年四季度行业库存才基本降到45天以内。其中,自主品牌由于门槛、受众、成本限制较低,遇到风险的几率最高。他认为,针对汽贸二网的看法不应“一刀切”,二网对自主品牌销售的贡献不可磨灭,购车需求下探的趋势不能忽视,因此要从提高二网管理质量和融资支持方面想办法,个别品牌“一刀切”的做法略显保守。

  此外,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需要互补,破除数据孤岛,与科技公司和经销商找到交集,提升金融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存储和算法有效性是需要重点加强的方向,更好的数据能力才能更准确地指导决策,加快数字化转型目标必须明确,要做有目的、有场景的数据应用。

  张曜钦建议,金融机构的汽车供应链金融管理要摒弃纸质和线下方式,运用物联网和动态监控等手段形成最基础的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将数据应用在辅助决策和风险预警方面,形成可视、可交互,可衍生、可复制的监控预警体系,做到基本实时呈现每家店的风险并及时报警。

  中信银行(总行)公司银行部汽车金融中心市场营销部部长吕明相认为,汽车供应链领域出现了三个较为明显的变化。首先是渠道集团化、多元化趋势明显,因此汽车金融要为渠道提供更多差异化产品。其次是新能源汽车采取了新的销售模式,造成厂商资金需求与传统燃油车渠道存在较大差异。第三是品牌分化明显。优质品牌融资期限短,厂家柔性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向平台销售模式转型,未来渠道端融资需求可能会越来越弱,整个账期和单笔融资的账期会逐渐缩短。

  编辑:焦玥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