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汽车流通业打响数字战役系列报道|车险破局始于数字化基建
中国汽车报网 ·  郝文丽 ·  2020-04-16

  数字化浪潮席卷整个汽车产业链,只要买车就绕不开的车险也无法独善其身。受此影响,车险业的运行方式、价值链和消费场景都酝酿着巨大变化。其实几年前,车险业的数字基建就已启动,但由于行业格局固化、利益博弈激烈、费改推行阻力重重导致车险业的数字化一役尤为艰巨。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我国力推以硬核科技为代表的新基建,又一股更强劲的数字化之风吹遍全行业。对于8000亿元量级的车险业而言,从产品设计到销售再到理赔服务,每一个核心环节都蕴藏着数字化变革的巨大空间和机遇。

  ■消费者行为推动数字化转型

  车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意义何在?波士顿咨询公司(BCG)金融机构和保险专项大中华区负责人何大勇认为,保险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是源于消费者行为的数字化转变,这点在何时都不会改变。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不同于之前的电子化、信息化,其核心是客户行为数字化,从而推动保险公司的产品、渠道和服务适应客户行为的转变。纵观当前保险业,依然是传统渠道为主,但是客户已逐渐开始向数字化的渠道迁移。这对于创新者以及数字化能力较强的企业来说是机会,如果有保险公司利用数字化对产品销售、定价、理赔等环节进行全面优化,使客户体验如同使用支付宝、微信等互联网产品一样便捷流畅,那么就有机会吸引大量客户迁移到自己的平台上。

  根据BCG调查,91%的消费者愿意为了更好的在线服务体验而更换保险公司,91%的非直销客户愿意为了更好的数字化体验而选择直销渠道。消费者满意度低导致客户流失率高、保险公司信任度低,数字化转型使保险公司能够通过技术解决方案改善与保单持有人的客户关系,为现有服务提供有吸引力的回报体验,将关系转化为积极的体验,同时提高保险公司整体保单持有人的保留期。可以说,无论是在汽车还是车险行业,数字化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据保险科技企业CCCIS汽车后市场业务总监刘斯昀分析,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信息化投入最多的行业是金融行业,金融行业中投入领先的是保险行业。根本原因在于,包括车险在内的保险行业核心在于效率的竞争。而今年初疫情的突发,使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也让所有车险从业者明白一个道理:信息化建设必须有前瞻性,否则浪潮来袭再去建设,必然措手不及。

  同时,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新型基础设施的走红,也将推动国内车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车险业的数字化进程与车联网技术的成熟度密切相关,因此新基建势必会推动车险业的数字化进程,承保端和理赔端的效率都会大幅提升,国内与车联网相关的车险项目也会随之加快落地。

  ■市场化机制是数字化的土壤

  尽管险企对数字化的投入金额不菲,但刘斯昀直言,车险业在对数字化内涵的理解上还有一些不一致的声音。发力数字化的目的,是希望车险各流程环节的运营工作都能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展现,然后用数据化的结果对过程进行再优化。然而,国内车险业的底层数据结构化积累起步较晚,以理赔环节为例,以目前的条件想一步跨入无需人工操作的图片智能定损的阶段,有点“大跃进”的意味。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怎样克制行业急功近利的心态。国内财险行业的数字化建设应从20世纪末的电算化开始计,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期间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不断迭代创新,行业中的领军企业对数据系统架构和处理原则的理解也在慢慢加深。这一科学规律容不得盲目的弯道超车,否则‘大跃进’式的泡沫最后会反向伤害整个行业的发展。”刘斯昀说。

  他补充,车险业整体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漫长过程,行业发展需要现有参与者、监管等多方面共同协力,才能提升保险公司经营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切忌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数字化是为了把人从低价值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去从事高价值的工作,而不是简单地用机器取代人。

  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后市场专家杨非则认为,车险数字化可分为线上化和大数据两个方面,产品、销售方式和理赔三个环节。理想的模式是,依据大数据定制产品,通过线上渠道销售,理赔环节产生大量数据,又最终应用到前期产品的定制上。

  目前国内车险业前端业务的数字化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最大的问题在于,车险产品都是千人一面的标准化产品,而且也未能形成开放且差异化竞争的市场化环境。而围绕前端产品的数据分析价值最终是建立在产品的差异化上,可以说,因为我们的产品设计问题,国内车险的前端业务目前只触碰到数字化的皮毛,并未给大数据的深度应用提供相应的场景。

  从线上层面看,由于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所以公开透明的线上销售并未成为目前车险销售的主渠道,而是通过线下的“非正当”手段,暗箱操作价格战,这也是车险销售口碑差的根源所在。如果是基于大数据的差异化车险产品,则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价格战,线下销售渠道逐渐转变为服务渠道,车险业有望由此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数字化推动车险价值提升

  事实上,数字化的冲击不仅带来工具层面的便利,同时也对企业的思维方式提出挑战。拥抱数字化意味着变革的阵痛,也意味着企业能力的提升与拓展。对险企来说,数字化将会带来更多机遇。

  业内专家分析,除了车联网、智能汽车可提供的驾驶数据,跨界生活领域的大数据也是客户风险分析的重要依据,险企的产品与风险定价能力大幅提升;垂直车险或协同汽车服务的交叉销售,跨界企业间形成业务生态圈,以更广泛的捕获消费者触点,依托大数据挖掘车险销售机会,险企的数字化营销能力不断提升,大数据技术提升使得获客成本降低,网络将成为车险的重要营销渠道和销售渠道。

  数字化使险企可以将传统业务模式搬至线上,为用户提供更加定制化和便捷化的服务,服务能力更上一级;数字化也可提升险企业务运营效率,构建更加完善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平台,同时亦可结合零备件信息管理系统降低赔付成本。随着人工智能(AI)的普及推广,网络核保亦可交予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设备完成。

  刘斯昀认为,随着车险业数字化基建的推进,未来车险行业在汽车产业中会承担更重要的角色。一方面,车险背后链接的是包括配件、维修,甚至新车销售等在内的整个汽车产业链。虽然汽车行业这几年出现了不少新技术的变革,但是只要车辆依然存在发生事故这个场景,那么围绕对车辆提供保障角色的车险,它的存在价值不会轻易被打破。可以说,车险业的效率提升和盘活,对整个汽车业都有巨大贡献。

  另一方面,中国汽车后市场是一个万亿级的大市场,无论是现在还是不远的未来,成建制的汽车经销商都是核心参与者。经销商目前的主要利润源自售后板块已是行业共识,而售后板块中一半以上的利润则要依靠事故车业务,如果推演到独立后市场,恐怕这个比例会更高。也就是说,车险业的数字化基建意义非凡,至少在事故车理赔环节,如果技术和模式运用得当,会促使整个行业形成良性的运转机制,扭转目前的“零和博弈”的混乱局面。

  总而言之,数字化成为车险业战略转型的关键,同时也是行业向更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2020年对于保险业来讲,数字化变革既是价值、模式重塑的机遇,同时也是企业生死存亡的严峻挑战。在这场数字化变革中,传统的渠道模式、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不能跟上这场变革,将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同时还将面临监管合规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挑战是必须要面对的,只有主动置身其中才能迎潮而上。

  编辑:焦玥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