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延伸用车生态车轮打响七年之痒的突围战
中国汽车报网 ·  焦玥 ·  2020-01-17

  逆市扩张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底气。

  去年,来自新车市场的悲观气氛同样笼罩在集结了各路玩家、被重金把持的汽车后市场,无论是融资总额,还是兼并重组等大事件的发生频次,都大幅少于往年。不过,一站式汽车生活服务平台车轮,在2020年开年打响了头一炮,令略显沉寂的汽车后市场掀起些许波澜。

  1月10日,车轮在上海召开战略并购巨会养车发布会,宣布继学车、买车之后,全面进军用车板块,搭建线上线下的全场景服务闭环平台。车轮创始人兼CEO吴峰说,在车市寒冬,促使两家企业走到一起的除了默契地采用相似的车轮造型logo外,还有双方相似的企业愿景以及对于后市场一致的判断和战略方向。

  ♦稳扎稳打 备战用车

  “2012年创立的车轮已进入七年之痒阶段,连续三年实现盈利,以及坐拥2亿多C端车主,让我们拥有了逆势扩张的底气。”在发布会伊始,吴峰并不讳言要做汽车后市场美团的雄心。他说:“车轮很早就确定了拓展用车板块的计划,但一直游离于主战场之外,是希望稳扎稳打地做好一块业务后,再启动另一块业务,这次与巨会养车的战略会师,标志着我们已经做好在用车领域打一场硬仗的准备。”

  据吴峰介绍,车轮的前身是“车轮查违章”,随后从学车板块切入,目前实现了从教练到学员端、从线上到线下、从硬件到软件的较为完整的布局,建成了坚固的护城河,这场战役算是已经结束,接下来只要确保业务车轮保持惯性地向前滚动,便会对这一赛道的其他对手形成碾压之势。在买车板块,车轮遵循学车到买车的逻辑消费链条,探索出独特的商业模式,并将汽车之家作为对标对象,打造了从资讯到社区,从车型库到自媒体、从收集买卖车线索到配合主机厂举办线下活动的垂直平台。在用车板块,车轮已拥有车险、延保、车务代办等业务,在去年完成了280万笔自营车务订单。根据调研发现,车轮用户对车轮延伸洗车、打蜡、换胎、保养、维修、改装等需求非常迫切,挺进用车板块显然顺理成章。

  ♦一见钟情 优势互补

  吴峰坦言,在选择用车板块的战略合作伙伴时,车轮与巨会养车几乎是一见钟情。2017年成立的巨会养车并非连锁汽服商,而是一家为线下汽服门店提供SaaS软件等赋能工具和服务的企业。

  巨会养车创始人张雷深谙当前后市场的痛点,他说:“我八年前进入汽车后市场,见证了很多企业的高潮与陨落,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用服务征服从用户到合作伙伴。后市场体量很大,企业不应把战场铺得太大,寄希望于上下通吃。鉴于此,巨会养车将自己定位于资源连接者和赋能者,一方面为合作门店导流更多业务,另一方面,通过线下教学店和分享店,了解市场需求,破解行业痛点,通过持续优化管理工具、业务流程以及供应链来赋能合作门店,让其少走弯路。”

  在谈及双方如何优势互补时,车轮业务中心总经理黄涛指出,车轮具备强大产品研发能力和庞大的C端客户基础,但一直缺失线下服务。巨会养车拥有一套成体系的地推经验方法论,助其掌握了大量银行、保险等优质的大客户资源,仅保险领域的后市场需求就高达两三百亿元,而银行的需求会更大。巨会养车擅长的线下能力恰好弥补了车轮的业务短板。

  ♦全力以赴 主打平台

  对于阿里、京东等全品类电商巨头而言,汽车后市场无疑是块烫手山芋,不惜支付高昂的试错成本,也要在此有所布局。相比之下,车轮并购巨会养车,开启用车新生态则采取更为审慎的策略,全力以赴地为车主、准车主以及线下门店提供服务。现如今,无论是京东、天猫还是途虎都缺少有效流量,车轮的日活能有数百万,因此比起竞争,合作更容易形成共识。

  黄涛指出,通过对标美国市场,汽配供应链和终端连锁是资本尚且热切追逐的领域,经过去年的融资后,这两个赛道今年的竞争会异常激烈。车轮深知自身优势与不足,因此避开了供应链和连锁板块,选择了打造平台模式。并购巨会养车后,车轮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即选借助有效的引流服务,获取门店信任,为其提供车险、车务、车品等更多的赋能产品,但不会在线下力强推自己的品牌,不会让门店改换门头,不会介入汽配供应链的实际运营。

  “2020年,我们还将深耕学车和买车板块,尝试线上和线下场景。”黄涛介绍称,在线上,车轮致力于产品和产品之间的打通,比如推出半价学车,甚至免费学车,以学费抵扣购车款,把学车用户引到买车、用车的环节;在线下,车轮将与主机厂在合作驾校,举办车展等更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以挖掘深层次的价值。

  编辑:吕彩霞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