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电动汽车维修技术技能要求有望年底出台
中国汽车报网 ·  陈萌 ·  2018-05-22

   

  随着新能源汽车大批量进入市场,问题也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驱动方式、技术原理与燃油汽车完全不同,原有的技术要求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需要。

  2018年5月21日由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技术和标准化委员会主办,北京亦德亦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主题为“新能源汽车维修人员规范化培养之路”的制定《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维修技术技能要求》团体标准启动会在京隆重召开。

  新能源汽车产业关乎国家战略

  为满足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北京亦德亦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向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技术和标准化委员会(简称“技标委”)提出技术标准制定需求并申请立项,技标委认为标准制定时不我待,于是批准立项。随后亦德亦尚对电池、零部件、充电桩生产单位做了大量调研,同时调研了国外新能源生产企业。

  技标委秘书长刘瑞昕表示,希望启动会能够推进标准制定,对大纲框架提出建议和意见,群策群力贡献智慧,也希望标准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能够早日落地。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秘书长严波表示,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发展的重点方向。当前,进口能源已经占我国一半以上,汽车尾气排放污染贡献率超过30%,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降低污染的必然趋势。我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汽车大国,但距离汽车强国还有较大差距。我国新能源汽车有条件和优势,全球技术壁垒没有形成,竞争格局不突出,有追赶机会。特别是近几年国家扶持,企业努力,在产业化方面已经走在前列。

  无标准、缺人才限制行业发展

  严波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快速成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了问题。

  首先,从技术上看,全球新能源汽车体系尚不完善。我国短板是三电系统:各厂家发展电池、电控、电机的技术路线不一致,关键技术尚待突破。各版块缺乏相互衔接的技术路线。

  其次,后市场的支撑作用尚在探索。技术路线不统一,维修标准应摸索出统一规范指导性的文件,主机厂有各自售后服务体系,各自为战。整体市场不能形成一盘棋,不利于满足消费者需求。

  第三,维修人才短缺日渐暴露,所以人才培养应该未雨绸缪。可以尝试在现有院校中设定课程,从基础抓起;与主机厂开展在业人员技术培训和认证资质;通过竞赛提升专业技能。

  第四、应该制定规范性的行业标准。新能源汽车研究部门、制造企业、院校、维修企业和维修设备生产企业应该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制定好标准的大纲和框架,符合严谨、科学、先进、务实、具备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并有明确实施计划和时间节点。

  北京亦德亦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岿然透露,根据2016年由500多位行业专家历时一年研究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的规划,我国在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或超过1500万辆,在整体汽车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40%,对应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需求将达到50万人,行业高速发展与维修人员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程岿然指出,标准制定的目的在于建立新的维修格局,解决新能源汽车相关生产企业、维修企业人员短缺问题;规范化招聘人员资格和水平认定标准;通过社会化统一培训,缓解企业人才流失问题;适应未来维修企业的发展模式,比如探索新能源汽车维修超市。

  标准制定的意义在于为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选用、培训、考核维修人员提供标准化依据;为新能源维修行业从业人员长期、健康、规范化发展提供保障;为提升新能源汽车客户体验,反向促进企业产品销售做出贡献。

    与会代表针对《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维修技术技能要求》 团体标准的框架结构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许多意见与建议。  会后,标准起草工作组将整理会议纪要、依据各单位提出的意见、建议整理形成新的草案,再向参会的各方代表提交团体标准大纲的第一次修改稿,供进一步讨论和修改,以使标准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

  根据技标委的工作部署,今年11月中旬或11月底,课题组将对《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维修技术技能要求》送审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报批稿,随后,课题组将报批稿、编制说明、团体标准审批稿等资料报技标委秘书处,秘书长初审,主任委员审核后,上报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批准发布,并由人民交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