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三大竞争点助力电商平台进军汽车后市场
尼尔森市场研究 ·   ·  2017-12-18
汽车后市场,汽车电商,汽车金融

  尼尔森电商研究部门副总裁洪锴(Tommy Hong)在京东汽车无界服务战略发布会上发表精彩演讲。分享了电商平台进军汽车后市场的机会和竞争切入点。

  电商平台有强大的消费者流量,能够切实掌握消费者的需求,从消费者的视角参与到标准制定过程中。与此同时,电商平台有资源和意愿构建包含行业协会、主机厂、配件商、经销商、服务商等在内的汽车后服务生态圈。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电商平台进入汽车后市场的价值在于提升整个行业的透明度。

  汽车后市场蓬勃发展有潜力

  截至2017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3亿,其中汽车保有量达到2亿。这些保有量中,超过五成的汽车销售是在最近7年完成的,而整体平均车龄已接近5年。基于这样的时间点,中国市场的汽车保养需求渐增。在发达国家成熟的汽车产业链中,汽车后市场占比通常能达到50-60%,而中国目前只占到10%左右。整体保有量和车辆的平均使用年限数据都显示汽车后市场的机会很大。

汽车后市场,汽车电商,汽车金融

  二手车市场增速快

  观察二手车市场发现,美国的二手车市场发展水平较高,二手车销售超过新车,2016年美国新车和二手车销量比为1比2.3,其中新车1800万辆,二手车4100万辆。反观中国市场,这一比例则是2.7比1,新车2800万辆,二手车1080万辆左右。但同时,中国二手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体现在供给端,二手车销售增速很快,预计2017年增速超过20%。从消费端出发,消费者在购车后5-7年考虑换车。对于二手车,保养需求量较大,社会性售后服务网络的需求也更大。

  2016年美国二手车售出数量:新车售出数量

  1080万辆 : 2800万辆

  2016年中国二手车售出数量:新车售出数量

  市场新需求来源

  目前汽车市场中消费者需求来源呈现多样化。一方面,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向三四线城市倾斜,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连通各个城市。三四线城市目前的汽车销量增幅远远超过一二线城市。因此,交通辐射面积和深入程度以及汽车销售渠道下沉,都为三四线城市汽车后服务市场的开拓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新兴汽车行业玩家崛起伴随着相关售后需求的出现,不同于传统车企拥有大量4S店,有成熟和分级的售后服务体系和零部件流通体系,满足汽车市场新需求常常聚焦于产品和市场营销,基于电商的销售模式也逐渐被采用,而这种销售模式下的汽车产品如何做售后,留给了社会平台很大的想象空间。

  主流电商平台与汽车市场

  尼尔森作为研究消费者“看什么”和“买什么”的绩效管理公司,在汽车领域做过众多研究。就目前而言,汽车消费者的成熟度、对维修保养的期望值以及消费意愿来讲,都有明显的提升。另外,尼尔森汽车后市场普查数据显示,大小维修店、品牌连锁店都在增多,整个市场的容量在扩大。润滑油零售数据也显示消费者对于维修保养的需求将在未来三年继续以超过10%的速度不断增长。

  主流电商平台,凭借天然的流量优势,结合生态系统中对各种资源的统筹利用,可以尝试更多的汽车后市场战略,造福广大的汽车用户。

  尼尔森认为主流电子商务平台进入汽车市场在目前的时间点上是有较大机会和竞争切入点的,总结而言有三点“定标准、广结盟、增透明”:

  “定标准”

  目前汽车后市场普遍存在产品和服务标准不统一,服务不规范的问题,广大消费者在进行汽车后消费和服务时,常面临各种标准缺失带来的问题。虽然目前整体行业和各个企业都在进行标准制定的工作,但更多是从主机厂、配件商、经销商、服务商的角度去考虑制定。而电商平台有强大的消费者流量,能够切实掌握消费者的需求,从消费者的视角参与标准制定的过程,不失为电商的明显优势。

  你是谁我是你呀你猜猜你是谁我是你呀你猜猜你是谁我是你呀你猜猜你是谁我是你

  “广结盟”

  电商平台更有资源和意愿通过构建包含行业协会、主机厂、配件商、经销商、服务商等在内的汽车后服务生态圈。借助自身的大数据技术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可以为整个生态提升效率和业绩带来较强的赋能价值。同时主流电商全国触达的消费者流量和物流体系管理能力,也为整个生态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助力。

  你是谁我是你呀你猜猜你是谁我是你呀你猜猜你是谁我是你猜猜你是

  “增透明”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电商平台进入汽车后市场的价值在于提升整个行业的透明度,能够从供应链端和服务评价等多方面去促进从产品到服务流程的透明化,让消费者们更放心地采购汽车后产品和服务。

  你好呀我还是你是你呀是你呀是你呀啊

  总体来说,目前汽车后市场蓬勃发展有潜力,二手车市场增速快,保养需求量较大,市场新需求来源多样化,因此,拥有天然流量优势的主流电商平台,需把握三大竞争切入点,以尝试更多汽车后市场战略。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