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仙豆智能创始人、长城汽车产品数字化中心执行官李鹏在一场公开演讲中向造车新势力下出战书:智能电动车的资格赛已经结束,新造车势力中的胜出者将与传统车企迎来决战。以往,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似乎“井水不犯河水”,从品牌调性和产品价格上看,双方重合的区间都相对有限,但从近段时间传统车企纷纷成立高端电动汽车品牌看,传统车企对造车新势力的“反戈一击”似乎为时不远。
■长城“沙龙”入局
12月10日,上海哈弗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沙龙智行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沙龙智行”),该公司正是此前盛传的长城汽车高端电动“SL”项目的实体公司。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变更为李鹏,公司惟一股东上海玥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由长城汽车100%控股。在经营范围上,沙龙智行从变更前的从事汽车整车、零部件、汽车高新技术及机电产品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变更为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新车销售、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等诸多领域,同时还新增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不含危险废物经营)、充电桩销售等项目。
在传统车企阵营中,长城汽车在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并不算早。在此之前,多家传统车企已先后进入高端电动赛道,如:北汽集团推出极狐ARCFOX;东风汽车推出岚图品牌;广汽集团将埃安作为高端智能品牌独立运营;长安汽车宣布将和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上汽集团将旗下荣威品牌中的R汽车独立出来,并联合浦东新区、阿里巴巴共同推出“智己汽车”。
不难看出,传统车企的新能源高端品牌来势汹汹,完全是一副与新势力、跨国企业决战未来的架势。不过,新造车势力中有不少都是互联网企业转型,将互联网思维用于造车,这让他们在外形设计、造车思路、运营模式等方面有着高度的创新意识,这是传统车企的短板所在。李鹏认为,过去成功的造车经验是阻碍传统车企转型的包袱。现在所谓的智能汽车只是在功能车上叠加了智能体验,就像使用了塞班系统的诺基亚,并不是一款真正的智能汽车。未来的智能汽车可以理解为在智能上面构建一个移动空间。
针对传统汽车制造商在智能化领域所面对的挑战,李鹏给出的建议是从操作系统(OS)、价值链和生态三大底层能力入手:借助OS方面的创新,传统汽车制造商有机会重新定义人机交互,令后者更自然、立体。在价值链改变方面,传统汽车制造商一方面要继续在制造平台化及零部件通用化方面保持优势,以缩短新车的开发及制造周期;另一方面,则要对“价值链的顶层——大脑与神经”进行妥善建立。通过新型生态模式的建立,智能汽车将有望结束App所带来的被动服务时代,向终端用户提供主动服务。
■造车新势力格局初定
2020年,受疫情“黑天鹅”的影响,造车新势力赛场迎来一场大洗牌。由于融资不畅、资金链断裂、骗补贴等原因,拜腾、博郡、赛麟等造车新势力相继倒下,登陆美股的造车新势力“三剑客”蔚来、理想和小鹏,销量一路走高,形成了较为坚固的三强格局。在最新的销量数据方面,表现也都比较亮眼。
蔚来在11月共交付了5291辆新车,连续第4个月创品牌单月交付量新高,并自4月以来连续第8个月实现同比翻番。今年以来,蔚来已累计交付新车36721辆,同比上涨111.1%。小鹏11月交付量达到4224辆,同比增长342%,创2020年新高;今年前11个月累计交付新车21341辆,同比增长87%。11月,理想ONE共交付4646辆,创单月交付量新高;今年前11个月,理想ONE累计交付26498辆。
在三家头部造车新势力之外,威马、哪吒、零跑等造车新势力也在市场上逐渐站稳了脚跟,11月的销量也都超过了2000辆。其中,威马汽车11月销量为3018辆,同比增长174.6%,前11个月威马EX5累计销量接近2万辆;哪吒汽车11月销量为2122辆,同比增长92%,前11个月累计销量13424辆,同比增长44%;零跑汽车11月销量2032辆,环比增长17%,前11个月累计销量为8367辆。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现在造车新势力阵营中头部几家企业如蔚来、理想、小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定位,但现在谈论资格赛结束还为时尚早,未来还会有一到两家造车新势力加入。
■新旧交锋“鹿死谁手”
传统车企集体入局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必然会对现有的市场格局带来冲击,尤其是会给造车新势力带来较大压力。汽车产业在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发展趋势下,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新能源汽车独立研究员曹广平表示,目前竞争不仅发生在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之间,传统车企内部以及造车新势力内部的竞争也非常残酷,陆续有车企出局,前者中有众泰、华晨、力帆等,后者中有赛麟、博郡、拜腾、长江等。这些出问题的车企,确实是在汽车“新四化”过程中产品和技术运营不好的车企,所以未来在面对传统车企的挑战时,还是在新技术趋势上有储备和积累的造车新势力才有可能胜出。
“相对于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相当于一张白纸,没有‘历史包袱’,能够在消费者面前留下更好的第一印象,高端品牌形象的建立将会更加顺利,缺点是产品质量有待长期验证。传统车企拥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在底盘调校、动力传递等方面有深厚的经验,同时,高端技术人才的储备更具优势。但是,国内传统车企原有相对中低端的品牌形象、定位已经深入人心,想要打造高端电动汽车品牌只能先在价格上提高,以致于其高端品牌形象与高端价格之间难以快速同步。”郑赟表示。
曹广平认为,虽然入场有早晚之分,但在未来的智能电动汽车赛道上,所有的车企都是同场竞技,最终比拼的不外乎产品与服务。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在高端电动车市场中的博弈,各有产品定位,也就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未来两者之间的竞争既要看竞争策略和综合实力,又要看实际把控产品、市场、技术、品质的能力。对于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在高端电动车赛道的发展前景,郑赟表示,在当前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节点,不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智能化、高端化、电动化都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都有各自的机遇,擅于利用自身优势的企业才能获得好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端电动汽车赛道上的竞争者,不仅有自主车企新品牌和造车新势力,还有加快电动化转型步伐的BBA及其他传统豪华品牌,以大众为代表的合资品牌在电动化发展道路上也雄心勃勃。可以预见,国内高端电动汽车这一细分市场又将迎来一场腥风血雨。
编辑:郭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