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迎来“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发展格局下扩内需成为关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扩大内需、构建强大国内市场作出系统安排,要求“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提出“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汽车消费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息息相关,如何更好地释放汽车消费需求对扩内需至关重要。作为承接生产与消费两端的汽车流通行业,如何适应新的政策和市场环境,逐步构建高效、高质量的现代汽车销售及服务体系,还有很多问题待解。
对于“十四五”,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会长孙纲用“五个相信”,表达了汽车流通人对行业的期许:相信在面对诸多挑战的同时行业仍充满希望;相信商业的基本逻辑不会改变;相信汽车流通行业的营商环境会越来越好;相信公平竞争总会战胜垄断操作;相信人民追求美好汽车生活的愿望愈加强烈。同时,他希望,汽车经销商同行在新的一年少一些焦虑,多一些希望;少一些迷茫,多一些坚定;少一些固步自封,多一些合作。
►销量或将恢复正增长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徐长明预计,2021我国汽车市场有望结束连续三年的负增长局面,开始掉头向上,但总体看,“十四五”汽车市场增长仍会相对缓慢,企业的分化也在所难免。其中豪华品牌保持良性发展态势,增长尤为迅猛;大众、丰田、本田、别克四家一线合资品牌销量维持稳定增长态势,但性价比驱动的合资品牌,其销量逐年下降;自主品牌整体呈现连续三年下降,但长城、吉利、长安三家自主头部企业则保持不俗的增势。
同时,徐长明还指出,2021年汽车“四化”的来势将更加迅猛。202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电动车销量逐月大幅度攀升,同比增速更是不断上台阶。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发展市场化驱动力量明显增强,私人购车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以私人购车为主的品牌表现突出,全年销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除电动化外,我国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推进得益于政策积极推动、消费者意识领先、产业界积极响应等优势,同样走在世界前列,但发展路径前景尚待观察。
他同时指出,受到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千人汽车报废量和千人汽车购买力较低、二手车出口还未形成规模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家庭的汽车普及速度相对发达国家将更为缓慢,因此只有在“十四五”期间壮大中等收入群体、鼓励汽车报废、打通二手车出口渠道,才能使汽车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
►中国市场空间广阔 社会大局稳定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付凌晖博士指出,随着我国新冠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经济稳定恢复态势持续显现,中国经济有望成为2020年全球经济体中惟一正增长的国家。
展望未来形势,中国市场空间广阔,社会大局稳定,具备很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国内经济恢复态势好,政策措施显效发力,农业基础得到加强,工业服务业增长加快,国内需求持续回暖,市场活力不断加强,为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是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消费结构升级特征明显。三是中国经济增长空间广,潜力大。人均GDP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城镇化没有完成,工业化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突出。四是物质技术人才雄厚,我国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产业体系,丰富的人力资本,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五是创新驱动发展势头向好,新产业新产品发展,正在重塑中国的增长格局,成为我国发展的新标志。六是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改革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动力,开放是我国繁荣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持续显现,投融资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发展活力和动力不断增强,同时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国家级自由贸易实验区,坚持共建共商共享,“一带一路”持续推进,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目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同时发展的经济方针,将继续为我国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结构性潜能带动汽车业发展
“2020年国内经济恢复符合预期,全年GDP增长预计达到2%。如果2021年国内经济能够‘打上疫苗’,全年GDP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预计全年增长达到8.7%,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9%,服务业增长9.5%,消费增长13.8%。”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对2021年国内经济走势给出了预测。
不过刘世锦同时提醒,今年一季度经济高增速是基于2020年疫情冲击导致极低的基数形成的,所以大家要警惕出现“数字幻觉”,防止对2021年的经济形势作出误判。今年经济可能出现的相对高增长,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重返高增长轨道,尤其是到了下半年,经济相关指数可能会出现快速回落,因此各界要认清原因,防止因过度悲观而造成的负面冲击。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的时度效。会议强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在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搞“急转弯”,无疑让市场主体吃下了“定心丸”。
刘世锦分析认为,虽然今年的宏观政策不搞“急转弯”,但也要“转好弯”,注意力要转向挖掘结构性潜能。为建立开放型、内需为主的国内大循环,我国需要以“1+3+2”的结构性潜能担当主角,即结构性潜能作为龙头牵引,补足基础产业效率不高,当前存在行政垄断、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抑制消费需求、基础研发能力不强,技术“卡脖子”的三大短板,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两翼赋能。而结构性潜能将带动汽车产业呈现中速高质量发展,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都市圈、城市群发展有力带动汽车需求;基础产业效率提升将有效降低汽车生产和使用成本;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促进汽车消费需求增加;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助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汽车流通业三问“十四五”
►新车年销量能否突破3000万辆?
2020年4~11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8个月呈现正增长,销量连续7个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37.2万辆和224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和2.9%,降幅较1~10月收窄1.8个百分点,国内汽车市场展现出强大的“止血”能力。这无疑为汽车业“十四五”的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这种向好的发展态势会在“十四五”时期延续下去吗?“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车年产销量能否走出调整期,突破3000万辆大关?
安徽汽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伟民:“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车年产销量突破3000万辆是有可能的,而能否站稳3000万辆台阶,要看我国城镇化率的增长情况。现在每逢年节,低线城市及乡镇道路就会道路拥堵,而平时城镇冷冷清清,如果城镇经济得到发展,吸引劳动人口返乡就业,则会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市场。人才流向是汽车消费的决定因素。
中海同创集团董事长李金勇:“十四五”期间我国非常有可能实现新车年销量3000万辆的目标。近两年,汽车销量下滑最多的是10万元以下车型,这部分消费者集中在首次购车人群和三线以下购车人群。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低价车型需求量巨大,比如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销量火爆,月销量超3万辆,说明经济型车的需求巨大,而且未来趋势是燃油经济型车市场转向新能源经济型车市场。
北京京宝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坤:从千人汽车保有量看,我国和美国还存在较大差距,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千人保有量一定会追上美国的水平,另外社会零售总额与汽车销售额成正比并没有绝对的理论依据。所以我国新车年销量能否突破3000万辆,还要看社会经济发展是否向好,而不能只关注数据对比。
上海中威智投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丽华:“十四五”期间,新车年销量年年突破3000万辆很难,但某一年突破3000万辆是有可能的。拥有一辆车是每个家庭的梦想,市场需求是存在的,单汽车销量增长还与公路、停车场等国家基础建设紧密相关,这一需求不能无限增长必然要受到经济情况和政策环境的限制。
乐车邦联合创始人卢五波:我对汽车年销量突破3000万辆持比较乐观的态度。首先,“十四五”期间我国中等收入人群扩围,将提升汽车消费能力。其次,汽车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汽车价格不断下探,会降低购车成本。
►汽车金融如何助力经销商可持续发展?
2020年我国汽车消费金融的规模达到2.2万亿元,而汽车金融渗透率预计超过51%,比前一年同期提高8%,即购买新车的消费者中有51%是通过汽车金融手段完成的。金融购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但在经销商层面遇到很多汽车金融难题,比如汽车消费金融产品无法满足客户购车愿望等。
武汉中成汽车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庄中竹:
首先,目前我国汽车金融产品灵活性、多样性不够。其次,金融体系对汽车经销商贷款额度限制条件比较苛刻。第三,二手车金融服务是突出的短板。对B端,金融行业推行普惠金融,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是4S店却感觉到融资渠道在收紧。对C端,流程便捷与否影响着客户是否选择金融购车,希望金融机构丰富金融产品,继续提高贷款审批速度、简化流程和手续。
北京惠通陆华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集团财务部资金高级经理宋艳梅:经销商在没有固定资产的情况下,从银行机构拿到融资非常困难,比如在库存融资和建店融资方面,很多银行取消了建店融资项目,而经销商对此存在很大需求,希望2021年金融机构在这些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CADCC汽车定制改装行业发展委员会会长、汽车品牌科技研究中心理事长秦国:在汽车改装领域,产品制造商、经销商、消费用户都有金融需求。但汽车改装还是非标产品,要获得贷款比较困难。比如奔驰豪华定制改装车可能溢价3倍,这部分价格无法做标的。再比如客户需要贷款,但车价难以核定。未来改装行业融资渠道可能越来越窄,尤其是社会资本收紧,企业贷款难度将加大。
中国建设银行公司业务部资深副总经理韩婧:
不是银行不愿意为产业生态里的中小成员融资,当前主要难点在于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难以决断。如果行业能够实现全流程在线化、数据化,帮助银行确切掌握真实而全面的信息,金融机构才有信心为行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实际上,包括建行在内的银行一直没有停止在汽车金融领域的创新,如推出改装车、二手车及C端售后等领域的金融产品。
►二手车经营主体如何迎接行业新气象?
去年,二手车交易增值税减按0.5%征收,为二手车经营企业减负,从而激发汽车经销商等二手车经营主体的活力,有望改变多年来二手车市场小散乱的现状,推动整个汽车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获得政策加持后,二手车经营主体该如何把握新形势,迎接二手车发展新阶段?
北京惠通陆华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刘彤:目前,我国二手车市场仍是区域市场,2021年国五二手车可能会实现全国流通,但就经销商集团而言,二手车收销仍然主要局限在本地,没有打开全国市场。汽车经销商是最贴近客户购买新车和二手车的渠道,未来应该发挥好这一优势。
河南威佳集团副总裁李刚强:在经销商集团眼中,二手车业务一直是“鸡肋”,做了不赚钱,还有可能犯错误,但现在二手车已成为经销商集团必须要做的业务。二手车从业者都在期盼,2021年二手车减税政策能够更好地落地,二手车商品属性问题得以切实解决。
北京中盛名车旧机动车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忠:2020年年底,北京摇号新政让二手车商品属性的问题再成焦点。据了解,2021年北京二手车经营周转指标将逐步落实到二手车企业经营中去,对推动二手车便利交易起到重要作用。实际上,二手车行业发展慢的原因除了政策限制,更多还是二手车商普遍缺乏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
一号车市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鹏宇:目前,国内二手车交易市场的经营管理方式普遍较为传统,一般以物业类型为主,主要营收来源就是租金收入和服务收入。面对市场变化,二手车交易市场应该思考如何由传统物业型交易市场向营销交易市场方向转变,从经营层面增加商户的黏性,将市场管理方与经销商融为一体,共同破解当前交易市场的发展瓶颈。
车好多集团高级副总裁杨玉涛:未来互联网对汽车流通的促进作用将越来越大。根据国家政策导向,瓜子二手车正在做由经纪模式向经销模式转型的准备,完善二手车开放平台的业务,加强与广大车商之间的合作。
编辑:焦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