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扎根一个地球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放眼浩瀚的宇宙,那里有无数个星球。人类应该以更加大胆和科学的态度,不断探索与加快开发太空世界与宇宙未来。”2011年1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以“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无数个星球”为题发表了自己宇宙观。彼时,或许很多人不理解,作为汽车民营企业家的李书福谈宇宙是不是扯的远了点,连国家科研机构都不敢妄谈加快开发太空速度,李书福要干什么?
9年之后答案来了——吉利控股战略投资的首发双星各分系统正样产品已生产齐套,关键载荷完成地面应用验证,性能指标满足设计预期,首发双星预计将于6月进行星箭合体试验,预计今年年底前将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
值得一提的是,该消息发布当天正值“中国航天日”。
♦进阶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第一梯队
从摩托车到汽车,从吉利汽车到收购沃尔沃,从汽车到从飞行汽车,从飞行汽车到卫星发射……如果按时间的正序来看,每一个时间节点上,李书福的所作所为在外人来看仿佛是在“发疯”;但如果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大家才会发现李书福往往先人一步。自古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李书福的想法一般人很难摸透,而他为吉利布局的出行规划同样志向远大。
事实上,伴随着近年来网络和车企运营模式的变革,吉利对人们未来出行模式早已进行了规划布局。但吉利发现,无论是实现无人驾驶,还是利用低空飞行领域,都需要利用一套不可或缺的技术平台——卫星。
早在 2018 年,李书福就把触角伸向了航天领域,将卫星项目作为吉利“新基建”的重要投入之一,并完成了对民营商业航天公司时空道宇的战略投资。据悉,时空道宇的核心团队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首家民营商业航天公司,聚焦低轨卫星的研发。而时空道宇的目标,是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航天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应用方案提供商。时空道宇拥有百余人的卫星研发团队,其中不少是中国航天系统工程、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家,人均拥有超过十年的卫星研制经验以及国家级重大卫星型号项目经验。
涉及应用层面,过去几年车企主要围绕电动化、智能化这两大方向去进行技术迭代,不过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实现自动驾驶。而当下最大的瓶颈,便是自动驾驶如何利用高精定位的问题。目前,北斗、GPS 系统的民用定位精度在 5~10 米,无法用于车道分辨,自动驾驶技术需要至少达到实时厘米级的精度。
吉利所要做的,便是造一颗能够实现厘米级精度的导航卫星。
♦年内完成双星发射
根据吉利的卫星初步规划,今年将发射两颗低轨卫星用于先期验证,如果两颗验证星首发成功,吉利将进入高精定位系统的商用验证阶段。
正式发射前,时空道宇还要做转入卫星装配后的各项环境试验,如模拟卫星随火箭上升阶段状况的振动试验、模拟卫星在近零下 270℃的太空运行状况的热真空试验等。这两颗卫星预计将在 6 月份进行星箭合体试验。完成这些试验考核后,卫星在符合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按计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入轨。
底层基础构建完毕,上层应用也需要有对应的支撑。对于这些应用所需要的核心数据,吉利此次也有布局——吉利推出了国内首个航天AI数据云OmniCloud,将实现航天、工业和出行大数据的整合。
这一平台配合高精定位的卫星,能够配合曹操出行、耀出行,实现对网约车、城市共享汽车的监管,有效提升整体交通和个人出行安全。同时,还可对驾驶者给出决策建议,提升其行驶安全。此外,通过车辆上的传感器,系统能让厂商对车辆进行远程监控,进行升级和维护。与此同时,OmniCloud很可能成为开放性平台,这意味着其他车企也能加入进来,通过安装通用传感器,数据分享,来共同构建智慧交通城市。
毫无疑问,卫星项目也将成为吉利科技转型的助推器。可以预见的是,在万物互联的世界中,未来的交通工具一定是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智能空间移动终端。吉利通过卫星通信网络、卫星数据应用、高精时空服务等领域,逐步实现对自身品牌力的不断提升,将进一步助力其在新的市场领域取得主导权,并向未来出行科技集团实现转型。
♦立体化交通布局基本成型
吉利在立体出行方面的布局早已开始。
2015年,吉利成立曹操专车,正式进入网约车领域。目前,已更名的曹操出行已成长为全国最大的B2C网约车平台,且是国内首家取得网约车许可证的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服务平台,成为了展示吉利新能源产品实力的最佳窗口。
2017年,吉利控股集团便收购了美国的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致力于未来低空飞行领域的研究;2018年,吉利联合国铁集团、腾讯成立了国铁吉讯公司,以“铁路出行服务”为起点,扩展到“一站式出行服务”,进而延伸到“生活服务圈”,为人们提供全方位多场景的出行解决方案。
2019年,吉利和戴姆勒联合成立了耀出行服务平台。以奔驰S级、E级、V级为载体,为高端人士提供尊贵出行服务;同年9月,吉利控股集团又领投德国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
至此,吉利完成了阶梯次、细分化出行服务领域的构建工作。
随着立体化出行发展的需求,无论对地面交通的高效率引导,还是对低空飞行器的安全指引,卫星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吉利卫星项目的正式启航,补齐了吉利天地一体化立体出行战略布局的核心环节,也使得这一战略的核心逐渐浮出水面:从地面出行到低空出行,从研发车联网系统、车载芯片到布局低轨卫星,真正实现软硬件结合,科技赋能未来出行,推动交通变革与发展。
在李书福看来,未来智能化汽车有两条路,一是依靠车联网让车和网连接起来,另一条是车本身拥有识别功能。近几年,吉利在近低轨卫星、车载芯片、车联网、飞行汽车等领域的探索布局,通过卫星和车辆技术研发,实现高精度位置服务的底层架构无疑成为吉利新四化进程中的杀手锏。从单车智能到车路协同,再到地基天基协同,在新四化重新定义汽车产业格局的过程中,吉利始终围绕汽车主业在全产业链纵深发展,布局新能源、智能化、高科技等前瞻领域。
作为中国制造业和出行领域的排头兵,吉利在“和平崛起”的大方针下一往无前,积极响应国家“新基建”发展大战略,以先人一步的判断和高于行业的眼光,参与到了我国乃至全球太空探索、卫星网络的建设工作当中,为尽早实现未来智能出行生活,构建立体智能交通生态圈,发挥了积极作用。
编辑:吕彩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