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年底开始,"机油增多"和"机油乳化"这两个问题在国内汽车市场凸显。直到2020年,3年的时间过去了,仍然有不少车主因此事投诉。
出于受“断轴门”、“排放门”、“碰撞门”等一系列“门”事件影响,国内车主对汽车质量问题的关注度不断增强。也正因如此,近期日系汽车品牌集中出现的关于机油增多、机油乳化的投诉,引发了消费者以及众多媒体的关注。
其实,客观地从汽车结构与技术原理角度来看,此次曝出的"机油"问题,其实并不是一种因质量问题引发的故障,而是一种源于汽车机械特性与不同工况下用车所产生的一种多发现象,在面对车辆出现此类问题时,还需理性地认识问题。
♦机油增多 不一定是发动机坏了
“结合发动机工作的原理,只要是在相同的使用条件下,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这并不限于地区,也不限于品牌,主要还是与汽车机械特性与使用条件相关。这类问题的出现,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车辆出现机油增多的问题,一位从事汽车维修工作多年的汽修技师对记者说。
首先来解释一下机油为什么会增多?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先弄明白一个事实。润滑油(也就是俗称的“机油”)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如今的汽车,都采用了分离润滑的方式。机油储存在油底壳里,一些部件靠机油泵通过压力进行强制润滑;而活塞环、气缸、凸轮等部件,则是靠发动机工作时运动件溅泼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润滑。
理想状况下,采用分离润滑的发动机,机油和燃油是不会发生混合的,但这就像没有摩擦力的世界并不存在一样。现实中,因为活塞环与气缸之间不可能做到完全密闭,所以总会有燃油蒸汽或者未燃尽的液态燃油跑进曲轴箱。
这种现象在歧管喷射发动机、直喷发动机上都会出现,直喷发动机在极低温下的燃油稀释可能会更为严重。原因就是直喷发动机的燃油是直接喷入气缸内,不同于歧管喷射那样有更多的时间和空气进行混合。会有或多或少的燃油被喷射到气缸壁上造成“湿壁”。
发生湿壁现象后,部分燃油接触到较冷的缸壁后化为小液滴,没有参与燃烧,就有可能会穿过活塞环滴入机油中。但这个滴入量在正常情况下是极少的,而且在正常情况下,因为发动机的高温和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的作用,这些少量的汽油会通过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进入燃烧室重新燃烧掉,并不会导致燃油稀释,这就是所谓“机油增多”现象的学名。
但是,当外界气温极低,或者车辆只进行短距离行驶,发动机水温一直升不上去的话,经过多次反复行驶后燃油稀释率就会逐渐上升,从而导致机油量增加。
因此,综合来看,机油液面增高这个现象其实在汽车上都是有可能会发生的,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机油乳化 大概率与使用有关
说到机油乳化,机油乳化实为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机油和水)混合后,恰巧周围又提供了有利的乳化条件,机油就会出现乳化的现象,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色泡沫。对于大多数车主而言,通过机油加注口的机油盖,是观察机油乳化最方便且直接的方式。部分车型的白色泡沫状乳化物也会附着在机油尺上。
而在发动机内部发生的机油乳化,原因大多为发动机反复地在无法充分暖机(水温在80度以下)的状态(低速短距离,气温10度/30分钟)下使用时,发动机内少量的结露水不能蒸发,且混入到发动机机油里,经过融合便出现了上面说到的乳化物,根据位置的不同,乳化物会在机油盖、机油尺等位置出现。
对于混动车型,从混合动力车型的工作逻辑来分析,汽油发动机的工作状态是间歇性工作,若在发动机未充分暖机之前就停机,机油加注盖内侧结露的水分不能完全挥发,局部就容易出现白色乳化现象,经发动机连续工作,发动机机油温度上升后,这种现象就会消失,这也属于正常现象。
除了混动车型,汽油发动机在低速短距离行驶时,发动机不能充分暖机的状态下,也会有同样的情况发生。
“乳化现象如果单纯的是加油口盖出现的话不会影响发动机使用寿命,之前看过一份验证数据,在哈尔滨抽检16个不同品牌私家车验证,共计验证47辆,其中有15款34辆普遍出现加油口盖乳化情形,且乳化严重程度与行驶里程强相关,没有乳化的要么单次行驶里程长,要么家有车库。但是如果油底壳内机油出险乳化情况那就会影响发动机工作寿命了。”一位在自主品牌车企从事发动机研发工作的技术专家表示,乳化现象是车辆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使用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的一种相对普遍的现象,轻微的机油乳化不会影响发动机机油的润滑性能,也不会对发动机的性能造成影响。
♦多方努力 共促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作为产品终端的使用者,消费者遇到问题也无需惊慌,更不要被各种危言耸听所干扰,第一时间向厂商反应问题,去4S店进行专业的检测,了解技术人员的处理建议,理性寻求积极的解决方案,冷静处置更能够保障自身的权益。
而对于媒体,作为行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既要发挥监督行业发展的责任,也更应促进消费者理解以及与厂商间的沟通,进行客观公正报道促使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市场深度调整期和技术变革期。无论是升级抑或是转型,对于任何一家车企而言,品质始终是生存的根本,而行业良性发展所依赖的不仅是车企单方面的努力,消费者的理性消费、媒体的客观报道都是行业、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相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本着负责、理性、发展的态度必将促进中国汽车市场在品质、服务实现飞跃。
编辑:吕彩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