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日历已经掀开,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新的一年。经过2019年的产销量下跌后,2020年中国汽车尤其是乘用车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平衡点。从产业的基本面看,我国汽车产业在过去数十年打下的基础,足以让绝大部分行业羡慕,特别是满足家庭消费用车的经济型汽车市场,坐拥世界最好的汽车工厂,最完善且庞大的零部件供应体系以及最庞大的汽车消费需求,拥有足够的底蕴和韧性。在新的一年中,乘用车市场将寻找新的市场平衡点,供需矛盾有望得到缓解。
■产销将迎来新平衡
2019年,汽车市场的供需失衡问题彻底爆发,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相当一部分汽车企业不得不关停部分工厂压减产能并进行一定的人事裁员以应对危机。在销售端,由于受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等综合性因素影响,经销商普遍出现高库存及营收亏损。目前业内普遍关心的问题是,2020年,汽车市场的供需是否能够迎来新的平衡?这个问题的答案将是综合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从预期来看,应该对形势保持乐观。
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市场研究分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中国车市将从2019年的最低谷走出,2020年乘用车销量增速将达到1%,这是在内外部环境支持车市发展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的乐观判断。特别是中国车市自2002年爆发以来,已经经历了18年的高速增长,积累了大量的保有客户,这些消费群体的换购需求是刚性的,是支撑汽车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
具体来看,2019年整体有底部缓慢回升的特征,包括明显的降幅收窄和汽车增加值的逐步反弹。一位汽车评论家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的这一轮调整不是一次“周期性”调整,而是一次“趋势性”调整。所谓“周期性”调整就是“V”型调整,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车市阶段性下探,就像2008年、2012年车市下滑一样,但过不了多久,马上就会反转;所谓“趋势性”调整,就是“L”型调整,调整要花很长的时间,将来即使有所回升,也是一个慢慢的恢复过程。
可以预见,2020年的车市即使不出现触底反弹进入“L”型调整期,也至少会保持在2000万辆以上的产销规模,这是中国汽车市场自2013年以来的“常规操作”,也足够目前主流汽车企业生存。
换句话讲,不是赚不到钱了,只是不那么容易赚到钱了。与销量增长进入调整期相对应,中国汽车产业在供给侧也在做调整,这反映在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上,正如每位企业人所看到的,不断发生的汽车企业兼并重组、国企混改、关停并转事件,将把孱弱的品牌、落后的产能逐步淘汰,腾出市场空间给竞争力足够强的汽车企业和品牌。
需求侧的企稳和供给侧的调整,将促使中国汽车产销达到新的平衡。
■技术进步与环保相适应
中国汽车市场特别是乘用车市场,在2019年出现近些年来的最大跌幅,与一项重要的大气环保政策的提前实施有着极大的关联。“2019年的车市艰难主要是国五国六切换的车市压力较大。多地政府提前落地国六排放法规,简直就是一场‘环保大跃进’。这样做的后果是准备不足的自主品牌被迫主动让出好不容易打下的市场份额,合资品牌借势成功收割市场,个别跨国零部件企业则赚得盆满钵满。”崔东树认为,这样的销量损失对自主品牌压力很大,但对2020年车市走出谷底有积极作用。
正如崔东树所言,国五国六的提前切换让相当一部分企业猝不及防,大量国五车出现压库,而国六车又不能及时投放市场,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营。
进入2020年,国五切换国六的影响几乎将不再存在,特别是有技术储备的自主品牌,在日趋严格的大气环保政策压力下,实现了在核心动力总成上的“再上新台阶”,生产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高技术含量发动机已是普遍现象。这点从2019“中国心”十佳发动机评选中就可以看出,长安蓝鲸1.4T、奇瑞1.6T GTDI、海马1.6T GTDI、一汽·红旗2.0T、一汽·红旗3.0T、长城2.0T、吉利混动系统纷上榜,自主品牌国六排放发动机占据六成。
这些自主品牌研发的发动机性能完全不输合资竞品,以长安蓝鲸1.4T高压直喷发动机为例,拥有峰值功率116kW、峰值扭矩260N·m、动力输出区间1500~4000转/分钟的同级最强性能表现,逸动蓝鲸版、CS35PLUS蓝鲸版上市后,得到了众多用户的认可。
■洞察汽车消费新需求
为什么汽车消费的市场大盘仍在,而相当一部分汽车企业表现出了巨大的不适应性?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汽车的消费需求不仅表现在量的变化,而且是结构的变化。这体现在面对同样的市场环境,不同品牌的同级别产品在销量上表现截然不同,一部分剧烈下降,一部分稳定增长。
能够实现增长的品牌,往往是抓住了汽车消费的新需求。比如日益增长的B端消费需求,有分析人士认为,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提出“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之后,中国私人C端购车比例一直在不断快速攀升,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势头,占据了绝对主导优势,超过了九成甚至更多。但最近几年网约车出现之后,许多人出门有了更多的选择,于是,以网约车为主的B端需求在快速放大,目前来看还有增长空间。如果下一步自动驾驶技术有突破性进展,发展空间将会更大。
“市场大盘虽然在往下降,但在一些细分市场领域,需求在增长。比如在国家蓝天保卫战引导下,运营车辆以出租车为先导,全面新能源化的进程在加快。所以什么样的产品更能满足这样的细分市场,就会成为当前所关注的核心要点。”北汽集团营销业务委员会主任李一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再比如驾校培训车市场,现在智能化的驾培车有着充分的竞争优势,此外还有网约车市场。”在李一秀看来,网约车的定制化,是决定这个市场未来在汽车市场能够取得进展的关键要点,而北汽在2019年取得了中国网约车销量的第一。
“市场在下降,但它不是最根本的意义,对汽车产业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厂家对影响的思考,在产业出现变革的情况下,如何精准的挖掘到市场机会,以及快速地进行产品匹配才是关键。”李一秀表示。
此外,个性化产品的定制、出行服务、汽车金融服务等都是有待挖掘的市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正如一位汽车观察家所言:“总的来看,这一轮调整是好事,相信调整完成之后,中国汽车行业会更健康,汽车企业会更壮实,真正实现从过去‘以主机厂为中心’向未来‘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产业大转型。”
编辑:郭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