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茅山问道 寻找新能源汽车发展定力
中国汽车报 ·  王金玉 ·  2019-07-04

  7月起,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过渡期正式结束;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在5月出现大幅收缩;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各种新旧势力近身肉搏战白热化……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关键期。正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所言:“新能源汽车到了发展关键时期。明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正式退出,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从财政补贴为主的导入期,到向市场为主的市场化发展的过度阶段。”那么,在过渡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应如何发展?

  近日,2019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暨动力储能电池技术创新金坛茅山峰会在江苏省常州金坛召开。多位业内大佬相聚金坛茅山,共同为过渡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寻找定盘星。

  ► 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合力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取得三电系统成熟、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规模全球第一、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全球第一和新能源汽车车联网及运行监管全覆盖的四大标志性成就。”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所言,“过去一段时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尽管当前行业发展面临一系列调整,但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没有变,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前景仍值得期待。”

  江苏省常州市副市长梁一波也强调,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支撑。尽管新能源汽车当前发展面临一些问题,但坚定发展的步伐是各方共识,关键看如何突破技术等方面的障碍,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也表示,相信行业发展有光辉的明天。他还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有不错的发展前景。以动力储能电池为例,这几年电池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出现了龙头企业。

  新能源汽车不仅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很多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工信厅发布的《2019江苏省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江苏全省新能源整车总销量为16.4万辆,同比增长158.2%,占全国总量的13.1%;动力电池装机量14.8GWh,同比增长66.3%,占全国总量的24.5%,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绩喜人。

  江苏省工信厅产业转型升级处处长卢载贵表示,近年来,江苏省紧抓汽车产业转型机遇,全面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跨界融合,形成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未来,江苏省汽车产业将重点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动力电池、充电基础设施、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产业,加快构建产业集群,聚力培育重点企业,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

  ► 技术提升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和全气候化的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必须要提升高效节能、安全舒适,并能适应全部气候性,在八大关键技术方面都要有所提升。”孙逢春强调,“我国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与短板技术仍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寻求突破。”正如孙逢春所言,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技术领域仍有难题待解。

  当前,在极寒温度下,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和启动存在一定问题;在高温条件下,车内空调消耗电能较大。这些都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需要相关企业、研究机构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值得欣慰的是,极寒气候条件下,纯电动汽车的使用问题已经得到重视。孙逢春带领的团队正在为冬奥会上纯电动汽车的使用做准备,去年在牙克石进行了相关的试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新能源汽车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之机进行推广,成效显著。我希望能借助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契机,提升纯电动汽车的全气候使用水平。”孙逢春说。

  孙逢春还表示,新能源汽车操作系统、车规芯片、功率芯片、高效高速高功率密度电机、全固态电池及材料、燃料电池系统等技术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短板。此外,设计工具制造装备、高端测试与检测装备也都需要改进。“只有技术水平提升,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才能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孙逢春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则表示,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要继续开发高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动力电池体系,建立完整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马培华也表示:“当前,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存在原材料生产技术、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的问题。”江苏省工信厅副巡视员周毅彪则表示,当前,动力电池行业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需要在技术创新和集群培育等方面努力。

  需要注意的是,吴锋还强调,技术发展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这也就意味着某些技术随时存在被颠覆的风险,这需要相关企业做好准备。

  ► 新能源汽车仍要回归本源

  “在‘三种思维做产业’观点的影响下,现代制造业不断被边缘化,但这是不对的。”面对浮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大乘汽车集团董事局主席吴建中疾呼,“汽车制造业无论是在过去的百年历史,还是在未来智能网联的新趋势下,只有持续加强实业之根、制造之魂,才可以在更为复杂、长期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表示,在资本和互联网造车思维冲击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浮躁的情绪泛滥,甚至有“捞一把就走”的投机主义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行业的正常发展,尤其是在行业转型期,更需要企业发挥定力,回归本源,提升技术和产品质量。

  中航锂电董事长刘静瑜也表示,在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中,制造管理和运营管理能力都非常重要。“从动力电池的长远发展看,电芯的生产一定要标准化,不仅有利于降低成本,还可以增强梯次利用便利性。当前的行业发展艰难转型期需要我们抱团取暖,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刘静瑜如是说。企业自身提升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发挥行业的协同能力,共同推进行业的高效健康发展。正是认识到协同的作用,各地方政府、各相关行业、企业也都在寻求联合以促进技术实力的共同提升。日前,江苏省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和金坛新能源汽车联合会发起成立,旨在通过资源整合、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推进江苏动力电池产业的整体发展。

  编辑:黄蓓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