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张进华:应在芯片等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
中国汽车报网 ·  张冬梅 ·  2018-12-11

  “智能网联汽车本身对安全提出巨大挑战,我们要坚定信心,一定要在软硬件操作系统、芯片等安全相关的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12月10日,在《中国汽车报》举办的“40年·汽车强国·使命与挑战——庆改革开放40年汽车行业座谈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如是说。

  对于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我国汽车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张进华感到骄傲:“汽车产业科研投入有数倍提升。我简略算了一下,现在全产业每年的投入估计超过两千亿元,近百亿的企业研发团队也不少。企业队伍方面,有些企业,例如比亚迪、吉利等,差不多有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研发团队,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后备军方面,全国有200多所本科院校设立汽车院系,可以想象我们的后备队伍有多大。总体研发上,我们十年前以模仿为主,现在基本上也会大量分析国外的东西,但主要是做参考,是为研发做准备。”

  “我们的科技创新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学术、科技的国际化交流程度很高。成效体现在产品和市场上,自主品牌的一系列产品,实际上与竞品差别不大,很多功能甚至强于合资品牌。关键零部件也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例如电池、电机,包括燃料电池。我个人认为,我们的电池、电机至少位于国际第一阵营。总而言之,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确实是我们作为汽车人,作为汽车技术人员应该骄傲的。所有这些还是以集成创新为主,但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张进华补充道。

  当前,以信息通讯、大数据、互联网等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影响汽车行业。不过,张进华指出:“虽然近一两年汽车产业整体对此高度重视,但有些企业还不能充分认识或理解它们将给汽车产业带来多大的机遇和挑战。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技术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而这些不是传统汽车产业的优势所在。未来汽车核心技术的重点已经转移了,产业链也在延伸,产业边界已经模糊,整个产业结构在重构。”

  面对这种局面,张进华提议:“我们要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遇,在产学研等方面跨产业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汽车强国。”

  他具体提出了几方面的建议。第一,要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战略规划的引导作用。新能源汽车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多个部委、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和规划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新阶段,产业界应该共同推动国家层面的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引领未来十到二十年,产业发展的方向。

  第二,要跨产业。整车产业与互联网通讯产业应该深度融合,无论是汽车+,还是+汽车,至少汽车产业应该主动拥抱相关产业,共建一些平台。

  第三,自主品牌要与相关产业联合共建生态。智能网联时代是生态的竞争,多品牌共建生态,生态之间竞争。自主品牌应该联合起来,组织相关优势产业共建一个或两个有竞争力的生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编辑:吕彩霞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