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年产销量冲刺4000万辆不是问题』 车市增速放缓无须过度担忧
中国汽车报 ·  王金玉 ·  2018-10-10

  “8月,我国汽车市场销量同比下滑4%,这是过去几十个月以来第一次出现这么明显的下降。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变化?”9月14日,第五届中国汽车技术转移大会现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提出的这个问题,正是当前我国汽车行业的重要课题。

  过去十几年,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创造了奇迹,同时也让业内外习惯了高速增长,一旦销量增速放缓,各种非议扑面而来。其实,早在去年这种声音就已经出现。但去年底汽车市场的走高,难免让业内外对汽车销量增长产生侥幸心理,认为增速放缓并不一定到来。于是,当销量真的下滑,我们似乎并没有完全做好准备,质疑之声此起彼伏,甚至出现恐慌情绪。究竟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当前这个增速放缓的市场?

♦总体上扬趋势不变4000万辆不是问题

  “关于中国汽车产量,业内一直有争论。我记得7~8年前,国家发改委一位领导曾信誓旦旦地说:‘中国汽车年产2000万辆就到头了’。我认为不会。事实证明,我国汽车年产量已接近3000万辆。尽管连续两年我们都没能突破3000万辆的天花板,但不代表我们突破不了。”董扬说。他判断,我国汽车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4000万辆完全可以实现,甚至更多。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也表示,4000万辆的年产销量完全可能实现。徐长明认为,从汽车千人保有量看,我国汽车市场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综合我国人口密度、石油消费和产量、共享汽车、经济发展等现实因素判断,4000万辆的峰值一定可以实现。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产业与市场研究方向首席专家赵冬昶基于大数据综合分析认为,我国汽车市场仍处于上升阶段,预计乘用车市场峰值在3300万辆左右。“由于人口分布不均,局部人口密度大,其他公共交通相对发达等因素,我国千人保有量将在350~400辆之间,低于大部分发达国家。”赵冬昶表示。尽管我国千人保有量可能要低于发达国家,但未来,三四线城市以及千人保有量低的中西部地区市场潜力巨大。徐长明则表示,未来,预计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可能会达到450辆。

上涨中有波动峰值实现会延缓

  董扬强调,虽然我国汽车市场还有一定空间,但在增长过程中会出现波动。“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不会是一个单调的递增函数,而是会不停的波动。降一点、升一点时有发生。如果今年增长超过10%,明年就一定会下降。但总体趋势是上升。”董扬表示,“我们要正确认识这种波动,在下降的时候不要慌;增长的时候也别太高兴,要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市场占市场,没市场抓管理、抓品牌;国内不好注重国外。总的来说有事可干。”

  徐长明也表示,年产销4000万辆的峰值会实现,甚至4200万辆的年产销量目标也完全可以实现。“过去20多年,我们关于汽车市场的判断基本都实现了,到3000万辆之前的预测都是正确的,增长是我国汽车的发展趋势。”徐长明说。不过,徐长明也强调,基于目前的市场状态,这个峰值可能不会那么快到来,会延后几年才能实现。按照450辆的千人保有量计算,我国汽车产销量峰值可能会达到4200万辆,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综合考量石油消费、共享出行和经济发展等因素,这些因素综合叠加可能会导致总体上升的汽车市场出现一些波动。

  在董扬看来,当前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行业已经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在这一阶段,汽车市场不仅是产品本身所能决定的,而是受到越来越多的外部因素影响,导致行业增速没有以前那么快了。“增速放缓了,有些业内外专家就喜欢批评汽车产业,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是我们没有做好,而是宏观经济等因素造成我们现在的发展速度下降了。”董扬说。徐长明也表示,经济发展是汽车市场增长和千人保有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旦一个国家长期停留在中等收入状态,乘用车市场增速将放缓。

创新不止实力增强

  在董扬看来,即使在当下的低迷市场中,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也不乏亮点,尤其是中国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值得肯定。在行业总体增长3%~4%的情况下,有企业表现出不错的竞争力,如吉利就实现了30%的增长。“据我了解,吉利销量高速增长的同时,人才梯队建设和技术进步都很快。在电动汽车、智能网联等方面也颇有建树。”董扬说,“中国汽车正在成长,但过去我们担心很多事情,每天都在检讨创新抓得不够。事实是,创新方面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就以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评选为例,因为名额有限,很多好项目评不上。汽车技术规律客观存在,我们只要坚定向前,就没必要过度担心。”在乘用车市场出现大幅下滑,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也出现波动的市场中,中国品牌轿车在今年上半年表现出了一定的竞争力,这是中国品牌竞争力提升最有力的例证。继SUV领域表现出一定的竞争力之后,轿车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中国品牌竞争力不容小觑。尽管这种竞争力表现在市场上,可能会出现波动,但整体实力的上升却有目共睹,值得肯定。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王晓明看来,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之中的我国汽车工业,表现出了不错的竞争力,而正是这种竞争力才导致某些国家开始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给予重视,甚至出现一些限制性行为。“前三次工业革命,中国都不是源发国,而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是紧跟在美国、日本之后发展最快的国家。”王晓明表示,汽车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载体,我国汽车工业能否取得突破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的跃升速度和质量。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同时也影响着汽车市场。

  徐长明则表示,当前,汽车市场呈现出需求放缓与消费升级、消费者年轻化叠加新四化、优势自主品牌开始显现和造车新势力加速市场分化的新特征。徐长明判断,在传统车企和新造车势力的竞争中,深入拥抱互联网的传统车企和有耐心、敬畏汽车制造的新造车势力企业将胜出。在合资和自主品牌的竞争中,反应快速、主动学习的自主品牌和在性价比方面有优势的合资品牌将胜出。在自主阵营的内部竞争中,轿车的竞争力将决定自主品牌企业所处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波动的市场中,行业、企业都要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补短板、谋发展,而不能寄望外部因素的影响。董扬强调,汽车行业不应再呼吁政府采取临时性政策刺激市场。“我现在担心这一点。比如,1.6L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又减半了,很可能会造成市场好一年坏两年。这样的波动更不利,对汽车行业发展并不太好。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当前的市场,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不要期望外界、政府的宏观政策刺激。”

编辑:黄蓓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