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长城与宝马签署合资经营合同,双方各持股50%、投资总额51亿元成立光束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光束汽车”)。对外公布的消息显示,光束汽车将会首先推出一款A级纯电动SUV。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产纯电动MINI才是宝马走这步棋的初衷。宝马在国内再落一子,让戴姆勒如坐针毡。据彭博社报道,戴姆勒准备与北汽集团子公司北汽新能源开展新的合作,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主要生产Smart电动版车型,以进一步提升市场销量。尽管北汽新能源没有对此事正式表态,但业内普遍认为双方的合作已是水到渠成。
♦或能扭亏为盈
1994年,戴姆勒与瑞士钟表制造商斯沃琪牵手。1998年,第一辆Smart车型下线,二十年如一日的保持了其微型车的设计风格。虽然在这20年的时间里,Smart也尝试过跑车、紧凑型轿车及和雷诺与三菱分别合作的四门车型,然而都以市场销量不佳而宣告失败。
2017年,Smart品牌全球销量为13.6万辆,同比下滑了6%。据了解,今年Smart品牌销量还在持续下滑,在全球范围内遭遇销售低谷,尤其在美国市场最为严重。按照美勒茨银行分析师约尔根·皮蓬的估计,目前该品牌的年度亏损额在2亿美元左右,累计损失则高达46亿美元。但即便如此,戴姆勒面对这块“鸡肋”也有着绝对的信心。
戴姆勒集团董事会主席、奔驰全球总裁蔡澈表示,到2020年,作为戴姆勒旗下高端品牌的Smart在欧洲及北美地区将完全转型为电动车品牌,在其他市场也将实现转型。戴姆勒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唐仕凯表示:“中国地区将迅速实现Smart的电动化。”
从这点上不难看出,戴姆勒依然对Smart品牌的明天满怀希望,纯电动Smart无论从产品层面还是从设计愿景来看,都比较适合在中国市场生存。汽油版Smart,呆萌小巧的外形虽然广受女性消费者喜爱,但缺点同样明显,尤其是换挡顿挫、发动机抖动和噪音过大等问题,长期困扰消费者。如果车型全部变更为纯电动车型后,不仅汽油版的问题会得到解决,也会让Smart驾驶起来更加平稳、舒适。
汽车市场专家颜景辉表示,国产纯电动Smart会更加适合其细分市场的土壤,奔驰与北汽的再度合作,借助北汽新能源打下的良好基础,有针对性的面对特定区域内的客户群体,国产Smart或许是其扭亏为盈的突破点。他认为,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北京因为其市场特殊性,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配套相对完善,政策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大,奔驰与北汽的合资合作一向比较默契,双方针对电动版Smart的本土化进程,将为市场增添新的血液。
♦主动转型新能源汽车
汽车电动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多年来戴姆勒承受了Smart连年亏损的经营状况,目前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刻。颜景辉认为,首先,Smart车型丰富了戴姆勒公司从微型车到大型车的全系产品线,个别板块的盈亏对于拥有百年造车历史的戴姆勒来说,尚不影响大局,取长补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加重要;其次,当前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在我国出台双积分政策后,Smart小排量、微型车的产品定位,可以抵消部分高排量车型的负积分。如果电动版Smart本土化进展顺利,将可以抵消奔驰S级、AMG跑车等高油耗车型带来的负积分,实现双积分自给自足;最后,在北方市场尤其是北京市场,北汽新能源已经拥有一定的市场基础,电动版Smart的出现,在市场推广和宣传方面,能够继承一定的市场资源,有利于产品销售。
Smart品牌的转型早有端倪。在2016年巴黎车展上,Smart高层就公开表示,新一代的Smartfortwo、Smart for two敞篷版,以及Smart for four都会推出纯电动版车型,而在上一代车型中,只有Smart for two推出了纯电动版。虽然外界对北汽与戴姆勒的这项新合作已经有诸多期待,但只有戴姆勒有意无意地放出一些消息。记者致电北汽新能源相关工作人员,均未得到正面答复。3月,戴姆勒收购北汽新能源近4%的股份,在吉利大量收购戴姆勒股权时,蔡澈明确表示:“未来吉利与戴姆勒是否会有进一步合作,取决于戴姆勒的合作伙伴北汽集团是否同意。如果Smart本土化,将会首先选择北汽。”
♦转型之路待探索
从2010年Smart第一款新能源车型Smart fortwo electric drive诞生起,直到2013年引入国内的首款电动车型,电动版Smart因其高昂的价格鲜有人问津。2017年,Smart迎来了发展中的关键节点,将全面转型为纯电动汽车品牌。“电动版Smart本土化,无论对戴姆勒还是对北汽新能源,都是双赢的选择。”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北汽的角度看,Smart本土化将使其在纯电动汽车技术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对戴姆勒而言,借助北汽的综合优势,Smart低成本探索之路将会变得更有方向。”
崔东树建议,电动版Smart想要实现在华的华丽转身,必须满足中国高端市场的需求,因为在小微车型细分市场,随着消费升级,如果电动版Smart不能在细分领域做出有针对性的改变,将很难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表示,Smart的未来首先需要用价格打出名头,因为在小微型汽车市场上,廉价是许多车企抢抓市场的关键点,消费者对小微型纯电动汽车的价格比较敏感,Smart想一鸣惊人,价格将是其必须解决的关键因素。钟师同时认为,Smart作为戴姆勒公司探索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先锋”,其定位弥补了高端品牌小微型汽车的空白,与光束汽车、江淮大众不同的是,小微型电动汽车是戴姆勒公司的“试金石”。
“品质、颜值、科技、价格,小微型汽车虽然不符合大众的一般审美要求,但如果能保持以上这几点,合资或自主品牌在小微型汽车市场上一定会占据相当体量的客户群体。电动版Smart本土化的道路还很长,还需要市场去检验。”颜景辉说。
编辑:郭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