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第88届日内瓦车展 这样那样的车型让你眼前一亮——走进现实篇
中国汽车报 ·  陈艳 ·  2018-03-08

  2018年第88届(88th Geneva Auto Show)日内瓦国际车展于当时间3月6日-18日在日内瓦巴莱斯堡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办。每届日内瓦车展都会展出许多爆款车型和全新的技术,还可以从这里窥探到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那么,本届车展都有哪些重磅汽车黑科技呢?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了从概念上升到实物部分的黑科技。让大家先睹为快!

  1. 全球首款可空中飞行的汽车——PAL-V Liberty

  在本届日内瓦汽车展上,全球首款飞行汽车生产车型 ——PAL-V Liberty将闪亮登场,这不仅是PAL-V的决定性里程碑,也是整个飞行汽车事业向前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PAL-V首席执行官罗伯特·丁格曼斯(Robert Dingemanse)表示:“到了2019年,全部认证一经通过,我们会将PAL-V Liberty的汽车钥匙交到首批客户的手中。

  PAL-V还透露,PAL-V Liberty “飞行车”起价约399000美元(运动版)(约合227万人民币),不过特殊的先锋版售价约为599000美元(约407万元),包括电源加热、双控制以及其他功能和附加功能。价格包含飞行讲授、预热、自选定制及自选碳纤维细节。

  另外,购买者需要有驾驶执照和飞行执照。PAL-V Liberty 起飞需要至少200米X100米的开阔地。汽车飞行模式下的噪音与小型飞机的噪音相当,并不会超过直升机的噪音。

  设计方面,PAL-V Liberty 为三轮设计。除驾驶员外,还可搭载1名乘客。舱顶的螺旋桨在汽车模式时可以收缩折叠。汽车从道路驾驶转换至飞行模式,螺旋桨自动展开,驾驶员打开尾部螺旋桨,耗时5-10分钟。

  动力方面,PAL-V Liberty 搭载Rotax 双引擎(飞行、道路引擎),陆地模式搭载73kW的引擎,最高时速160公里,飞行模式搭载145kW的引擎,最高时速达180公里,最高爬升高度为3500米。油耗方面,陆地模式下一箱油够跑1315公里,飞行模式则为500公里。

  在日内瓦汽车展之后,PAL-V Liberty将立即进入认证过程的最后步骤:合规演示。

  PAL-V首席工程师迈克·斯特克伦博格(Mike Stekelenburg)表示:“为了证明PAL-V Liberty符合相关规定,需要进行很多项测试。”

  他还表示:“我们的设计理念遵循当前道路和空中法规,这为我们上市节省了数年时间。我们摒弃了让飞行汽车概念以目前尚未出现或尚不成熟的技术为基础、需要出台新规定的选择,明确选择利用经过验证的技术来设计和制造飞行汽车。这种方案促成了实际首款飞行汽车交付日期的到来。”

  2. 无方向盘的汽车——大众I.D. Vizzion

  在即将开幕的日内瓦车展上将迎来大众I.D.家族的第四位成员VIZZION概念车。

  大众I.D.家族的诞生是大众汽车基于“电动化”以及“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而创立的品牌全新型电动汽车系列。目前,该家族旗下拥有跨界轿车I.D.概念车、I.D.Crozz SUV和I.D.Buzz等在内3款车型,VIZZION概念车的加入,也将再一次扩大了I.D.系列的产品线。I.D. VIZZION将在2022年推出。起先,它会是一款纯电动和传统操控的轿车,拥有出色的车内空间,实现全面互联化并配备了创新的辅助系统。

  此外,该车型将采用电力驱动并取消方向盘及相关控件,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司机”概念,即:车辆通过激光扫描器、超声波、雷达传感器以及摄像头,识别周围环境和道路其他车辆,从而在行驶中实现自动驾驶、自动转向以及自动导航。该车与家族其他车型相比,可以说是大众品牌最能诠释其未来个性化移动出行理念的车型。

  这款车型是大众 I.D.概念车家族中目前体型最大的成员,车身长达5.11米,采用对开式车门设计,宽敞的车室与进出的便利性,同时,搭配结合两组电动马达采AWD全时四轮驱动配置,综合输出达225kW马力的动力系统,可以带来180公里/小时的极速及高达665公里的最大续驶里程。

  对于I.D. Vizzion,大众最主要的目标,并非在于展现续航力高达665公里的双马达电动四驱系统,而是这是大众第一款纯电动无人自动驾驶车型。

  虽然先前所发表的I.D.家族都保留了传统的方向盘,但I.D. Vizzion直接舍弃的设计,让全车所有座位都成为可以真正意义上舒适乘坐、休息的座位。

  至此,在大众对于未来车辆的想像,已经不仅是持有驾照的驾驶人,而是所有移动需求的人,不分年龄、资格,都可以透过未来车辆搭载的自动驾驶系统,运用语音指令或者手势控制,设定车辆的目的地与行进路线,再藉由车内的智能驾驶带领乘客抵达目的地。

  策划编辑:李沛洋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