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前行,中国汽车工业秉承强国初心而生,乘改革开放大势而上,经历沧桑巨变。9月19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报社共同组织了“崛起之路——汽车行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座谈会”,来自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汽车企业的嘉宾共聚一堂,回忆峥嵘岁月,讲述行业和企业在崛起之路上那些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故事,并寄望未来。
以下为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的发言整理:
回顾历史,长安汽车起初为军工企业,在1958年正式与汽车结缘,开始生产吉普车,先后生产了1300辆,后来经过国家重新调配,又回归军品生产。到了1984年,长安汽车与日本铃木开展技术合作生产交叉型乘用车,由此踏入民用汽车市场中的微车领域。
2003年,由于中外双方在产品引进方面出现了一些分歧,长安汽车走上了自主研发交叉型乘用车的道路。当时,接到自主研发任务的正是时任研发中心主任、现任长安汽车总裁的朱华荣。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凭借着顽强拼搏的军工精神,长安汽车最终实现了零的突破。2006年,长安汽车生产出了第一款微型轿车——奔奔。
截至目前,长安汽车累计拥有自主品牌用户1700万,交叉型乘用车用户900万。不过,长安汽车乘用车产品目前的平均价格仅有11万元,在合资产品持续降价、合资二手车车源供给增长以及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挤压下,面临不小的压力。
进入乘用车领域多年,长安汽车最大的感受便是对于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坚持。2006年推出奔奔后,长安汽车在意大利都灵建立了第一家海外研发中心,主要负责造型设计,目前已承担起长安汽车几乎所有产品的造型设计。截至目前,长安欧洲设计中心拥有200多名员工,已成为当地最大的汽车设计公司。除了提供产品设计外,长安欧洲设计中心还为中国汽车产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受此启发,长安汽车又先后在日本横滨、英国诺丁汉等地建立了各有侧重的研发中心,比如英国研发中心聚焦于动力总成,研发出了7速DCT自动变速器。
长安汽车要求所有的海外研发中心都必须是自己的子公司,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沉淀技术。在长安汽车看来,单纯通过项目合作方式和外部合作可能能够得到产品,但很难得到技术。现在,重庆总部通过全网络覆盖,与海外各研发中心保持24小时不间断地协同开发。
历经将近三代产品的演进,长安汽车如今已积累了大量的产品开发的规范和经验,基本上具备了发动机、变速器等汽车总成的研发能力,让长安人深切感受到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是车企发展的最大源泉,而这也是长安汽车进入乘用车领域20年来的最大收获。
虽然目前汽车行业面临一些困难,但震荡调整是正常的,事物发展终究要保持螺旋式上升。站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之际,工业4.0、AI、5G等技术扑面而来,长安汽车在研发模式上已有了新的变化,比如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与BAT等互联网企业、华为等技术公司加大合作,共创新模式、共建新生态,因为只有拥抱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才能让企业自身、让汽车产业迸发出更大的活力,才能适应未来智能网联化、电动化时代的发展需要。
焦玥 整理 薛亚培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