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精英组织主席、春晖资本董事长汪大总:中国汽车开启拥抱世界“2.0时代”
乘改革开放东风,一批拥有拳拳报国心的学子远渡重洋,在海外求学、成长;乘改革开放东风,这些在各自领域颇有建树的领军人才再次漂洋过海,回到故土成为了建设汽车强国的参与者和贡献者。我也是滚滚洪流中的一员。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关键节点,回望过去,中国汽车实现了与世界接轨,并成为了世界汽车工业的重心;而如今,中国汽车踏上了拥抱世界的新征程,开启“2.0时代”,只要谋时而动、顺势而为,中国汽车企业必能有所作为。
■这是中国汽车国际化发展的40年
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正式拉开。借助这一历史机遇,1981年我获得了公派出国的机会,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31岁时,我进入通用汽车工作,做过高级工程师、首席工程师,又创建了设计与决策方法部。
40岁这一年,我看到了一个“大势”,中国经济正释放巨大活力,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前景和潜力不可估量。如果通用能到中国投资,对中国和通用是双赢,但通用的决策层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于是我写了一封信给德尔福的董事长(当时也是通用零部件公司董事长),建议他前往中国考察,这封信开启了德尔福在中国的事业。1994年,我以德尔福中国区开拓者和建设者的身份回到了祖国。
以第一家合资公司成立(1984年北京吉普成立)作为中国汽车融入世界的第一步,中国汽车改革开放的第一个10年我没能参与。但后30年我都经历了,并有幸见证了中国汽车和世界逐步接轨的发展历程。在这一时期,中国汽车开始在生产及制造方面与国际接轨,代表性事件包括1997年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通用汽车公司共同投资15.71亿美元,不仅建设了一座通用全球最先进的工厂,还成立了负责整车开发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
此后,自主品牌乘用车开始逐步建立正向开发流程和体系。2006年,我离开了通用公司,进入本土车企,参与自主品牌建设,主要负责产品开发、工程体系打造和确立技术路线等工作。
■“走出去”要当好企业公民
中国文化讲究大局着眼、看大势,以此为选择依据就会实现多方共赢。现如今,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发展到新阶段,开启了拥抱世界的“2.0时代”,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前进和发展的一大关键问题——零部件体系核心竞争力缺失这一短板必须补足。因此,在2011年,我创办了春晖资本,一为兴趣,二有资源。公司主要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开展海外并购提供服务,不仅参与融资,而且参与管理,做到了“扶上马再送一程”。
新时代下我国汽车企业面临两个大“势”:技术进步带来了产品变革,国际形势的变化引发了新一轮的汽车产业全球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通信……与汽车深度融合的新技术让汽车产品的功能和定位发生巨大变革。我预感,汽车将成为会看、会听、有感知、能与世界互联的智能机器,远远超越过去100多年的技术变化。
近段时间以来,国际贸易形势发生了变化,其根源是过去40年的全球化进程导致了一些不平衡,这一点将在新一轮的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得以改善。对于汽车企业,尤其是零部件企业来说,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把握好国内主战场;第二,加快全球化布局,尤其需注重参与海外当地事务、扮演好企业公民,树立良好的品牌口碑。此外,充分发挥国际化人才的作用和优势也极为关键。
今年国内车市表现不佳,业内都说冬天来了,但这并不可怕。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产品变革和新一轮的全球化进程,才是滚滚而来的大势洪流。只要我们认真谋划和布局,中国汽车产业在新时代必将大有作为。
编辑: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