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奋进40年|汽车流通逐浪前行真砥柱
中国汽车报网 ·  陈萌 ·  2019-01-04

  改革开放40年,汽车经历了从生产资料到财富象征、家庭大件消费品、再到回归出行工具的过程,汽车流通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跟随汽车定位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1983年,私人购车实施有限制的解禁后,市场需求得以逐步释放,汽车生产从完全计划经济下的限制生产逐渐变为节油增产和按需发展生产的方针。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汽车流通经营主体百花齐放,行业政策法规相继完善,行业逐渐形成、范畴逐步扩大,经营模式创新不断涌现。特别是近十年,伴随汽车大量进 入家庭,汽车流通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当仁不让地成为汽车产业的中流砥柱。

  ■ 70年代以产定销 基础薄弱

  上世纪70年代,我国汽车流通行业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单一的计划分配体制、单一的政策形式、单一的供货渠道、单一的经营品种。每年的生产计划和分配计划,都要纳入国家的指令性统一安排,订货要在国家召开的全国汽车订货会上,由各省市、各部门的计划主管部门,按国家汽车分配单,与生产厂家签订合同。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汽车产量仅有14多万辆,所以我国汽车行业的改革可以说是在供给短缺、需求抑制、各种基础条件都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起步的。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调动汽车生产厂家的积极性,从1984年开始,国家从计划生产中拨出10%的份额由企业自销,以后逐年扩大自销的比重,汽车作为商品 由此走向市场。在此阶段,计划分配的车 辆实行计划内价格,投放市场的车辆实行 市场价格,价格浮动的幅度逐年放开,国家开始培育建立市场价格体系。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特征是汽车流通仍在国家计划管理体制的控制之下,但管理方式和计划的严格程度已有松动。汽车生产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销售公司,经营计划外的产品,汽车生产企业自建的汽车销售流通体系开始进入萌芽状态。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汽车销售流通管理模式开始进入大变革时期,汽车销售流通体系开始引入市场机制,市场价格体系开始逐步建立。

  ■ 90年代多元发展 自主决策

  1990年后,国家开始大力推进汽车流通体制改革和营销方式的改革,奠定了我国汽车流通体系的基础。

  这时,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逐步取消了汽车生产、分配和流通的国家指令性计划,变为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策。汽车作为大件消费品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消费品类也从单一走向多元,为汽车流通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取消订货会后,各地展销会、交易会、博览会等,以及各种新产品发布会信息发布平台、论坛、研讨非常活跃。

  与此同时,汽车商品流通由单一渠道发展成多种渠道、多种竞争并存的局面。上世纪90年代末,在合资车企的主导下,引进了国际现代化的营销理念和方式,国内首家4S店在国内落地生根,流通企业发展走向社会化、规模化、信息化,汽车流通领域对外开放更加深入。汽车品牌专卖店、有形市场互为补充,电子商务也开始崭露头角。

  随着汽车市场逐步壮大,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刻不容缓,政府开始探索汽车使用的全过程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完善了新车、旧车、报废车管理制度。此外,通过政府采购汽车的方式,打开了中国和美国、欧洲大规模进口贸易的大门,

  为了调控进口贸易,国家建立了进口汽车营销体系。

  ■ 新世纪完善体系 形成规范

  2000年~2008年,汽车流通行业在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以及信息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汽车流通行业基础性管理初具规模。符合时代需求的新车销售、二手车交易、报废汽车回收信息网络平台相继建立,逐步完善了从新车销售、二手车交易、售后服务到报废回收的流通体系。

  在此阶段,汽车流通行业的政策环境得到较大改善。2004年以后,国家相继出台了《汽车贸易政策》、《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二手车交易规范》、《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等政策。国内汽车流通企业对外合作、合资并购、股份转让、融资上市等多种形式相继出现。

  政府相关部门也在加强引导社团机构、行业机构的组织建设和管理。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中华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为代表的行业组织,在搭建企业和政府沟通桥梁、制定行业政策、化解行业矛盾、鼓励企业自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7年,我国民用汽车中私人购买占比已达68.7%,成为拉动汽车市场供需的根本动力。市场上七成左右的新车通过4S店销售,形成了以4S店品牌专卖为主导,有形市场等其他销售模式为补充的流通格局。

  ■ 近十年蓬勃发展 开启变革

  2011年4月28日,庞大集团登陆A股市场,掀起了汽车经销商集团上市潮,同时也加速了行业兼并重组的步伐。截至2018年,国内上市经销商集团数量已达13家,营业收入超五百亿元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增至7家。

  在授权经销商网络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非授权体系的汽车经销商网络,也在4S店难以触及的地方遍地开花,起到了延伸和支撑汽车销售体系渠道的作用。尤其是在 2017年《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出台后,打破了品牌授权销售体制,汽车超市、无人售车等销售模式纷纷涌现,传统零售巨头、电商巨头高举“新零售”的大旗进军汽车流通行业。

  如今,市场供求关系已经悄然改变。经销商拿到品牌授权坐等收钱的日子一去不返,整车销售毛利一路下滑。与此同时,经销商退网、集体向车企维权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经销商集团之间的兼并重组也变得屡见不鲜。4S店模式受到挑战,经销商将转型目光投向了维修保养、金融保险、二手车等汽车衍生业务,积极找寻新的盈利点以应对市场变化。今年,国内最大的经销商集团广汇汽车在跨界合作方面做出尝试。地产商恒大集团向其注资145亿元,成为广汇汽车的第二大股东,双方计划在汽车销售、能源、地产、物流等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流通行业经过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重大变革后, 正在迎来市场供需和科技发展共同作用下的又一场注定将载入史册的变革。未来,汽车流通行业更值得期待。

  编辑:焦玥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