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寄望40年|安庆衡:重视行业三大薄弱环节
中国汽车报网 ·  韩忠楠 ·  2019-01-02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我认为首先要肯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成绩。虽然行业内外对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以市场换技术、过度依靠外资、缺乏核心技术等问题颇有争议,但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的成就值得肯定,且应大力宣传。

  具体的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整体规模攀升,从1978年年销15万辆到2017年的2900万辆,这一增速是惊人的。我国汽车行业在整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不断提升;其二,汽车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尤其是长春、武汉、上海、重庆、广州等城市,汽车工业产值占当地总产值的20%以上;其三,汽车产业结构日渐完善,使得上下游的产值都相应提高;其四,汽车产业的崛起推动了国际交流和海外建设,甚至成为我国对外合作的主体,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是吉利收购沃尔沃,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民营企业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引进外资,扩大合资合作,基本上国际主流汽车品牌均在中国投资落户;其五,中国品牌不断崛起,以领克和WEY为代表的自主中高端品牌诞生就是很好的证明。此外,我认为造车新势力也是自主品牌的一部分,他们的活跃为中国汽车工业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最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实现了先行发展,且势头大好。

  总体而言,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汽车产业整体规模不断壮大,自主品牌进步明显,合资企业得到充分发展,新生力量不断崛起。尤其是近10年的进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而所有这些既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汽车行业艰苦奋斗的成果。

  在人才发展方面,近年来我国有多位行业专家、学者走向世界,在全球的世界行业组织中发挥作用,这些都得益于我们日渐强大的祖国和产业。

  不过,我认为目前行业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第一,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在逐渐摆脱对合资的依赖,但行业内过度依赖合资企业的现象仍然存在;其次,整零关系的不匹配,我们的整车进步很快,但零部件产业仍然稍显滞后。可喜的是,近年来我们在自主变速器方面已经有良好的势头,虽然与外资品牌仍存在差距,但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大有赶超的希望;三是关键原材料和设备的缺失,部分核心技术仍被外资企业掌控,这是值得所有业内人士警惕的。

  总体来看,当前,汽车工业的成就很大、形势大好、挑战也不小。我认为只要我们坚持良好的策略,共同努力,汽车工业仍然大有可为。

  编辑:陈伟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