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汽车强国与自主创新”院士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发表了以汽车动力革命与油品消费为主题的发言,直指当前汽车动力与油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曹湘洪指出,燃料电池开始加入汽车动力革命。氢气可以从可再生能源获得,利用化石能源制氢,过程能源转化率高,化石能源制氢过程清洁环保,可以实现污染物近零排放。上世纪90年代,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开始大力研发燃料电池汽车,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研发进入高潮,研发的燃料电池汽车先后上路。我国一些高校、科研院所、汽车企业与世界同步,也开展了燃料电池汽车研究。
我国提出了到2030年建设加氢站1000座,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达到100万辆的发展目标。目前国内多地开始公交车和物流车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
同时,曹湘洪表示,内燃机技术已经并将继续发生重大进步。汽车制造商围绕清洁低碳,加强内燃机技术的创新开发,不断取得新进展,销售的汽车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
2016年12月我国公布了目前世界上最严格的第六阶段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现在已有一些汽车企业公布了一批达到国6要求的新车。目前先进燃烧、高增压和小型化、多系统多变量控制、余热回收、智能停缸、缸内喷水等新技术加速开发,国际内燃机界把有效热效率达到60%作为“短期”奋斗目标,长期的“极限”是有效热效率达到85%。
内燃机和发电机、电池、电动机集成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只加油、不充电,使内燃发动机和电动机始终保持在最高效点运行,节油30%-50%,二氧化碳排放可明显低于传统内燃机汽车。
“面向2025年,汽车动力渐趋多元化,内燃机动力仍会占主体地位。”曹湘洪表示,面向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同样会面临资源约束的挑战。
面对正在出现的汽车动力多元化的趋势,国际上知名的汽车生产企业,石油开采和油品生产企业、能源或金融研究机构都在持续研究汽车革命的进程,思考如何应对。多数研究认为,面对未来,传统内燃机汽车会退出市场。油电混合汽车是主流发展方向,EV和FCEV汽车将发挥各自的优势占据相应的市场。
“我们必须加大投入,加强创新,扎实推进内燃机技术的进步。”曹湘洪指出,未来几十年内,是内燃机车和新能源汽车并存的汽车动力渐趋多元化的时代,EV和FCEV汽车的产销量及市场占有量会逐步增长,但内燃机仍会占据主导地位。
编辑:王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