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第七届“顺风车日”暨《永不放弃》新书发布会在北京汽车博物馆召开。北京车友协会会长、顺风车发起人王永,光盘行动发起人、顺风车联合发起人徐志军,全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执行主任、顺风车联合发起人吴昌华,北京晨报总编辑谢星文,北京汽车博物馆副馆长刘井权,北京顺风益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男,《永不放弃》作者郭佳蕾,以及来自全国100余个地方站的顺风车公益代表们共同参加了此次公益活动。北京车友协会副秘书长张吕清担任活动主持。
王永以顺风车公益创始人身份向现场嘉宾讲述了公益顺风车20年的发展历程。公益顺风车的理念是环保节能、减缓交通压力、促进人与人之间信任。发展至今,公益顺风车组织已经初步建立,免费搭载人数已达30万人,在推动小客车拼车合法化上作出过贡献。20年间,公益顺风车经历了“一个人的公益”、“一群人的公益”和“一个社会的公益”三个阶段。1998年起,王永一个人坚持做顺风车公益;2012年起,王永联合邓飞、陈伟鸿、郎永淳和赵普发起了春节回家顺风车公益,并将每年6月6日定为“顺风车日”;目前,全国已经有125个地区成立了顺风车公益组织。王永表示,顺风车公益未来还要依靠所有顺风车爱心车主的共同努力,才可能有强大的公益影响力。
提及公益顺风车的组织现状,王永表示,“我们是一个组织相对松散的,一个全国性公益组织联盟。”据王永介绍,目前的公益顺风车组织主要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在当地已经注册的顺风车公益协会,他们作为独立法人单位在当地开展活动,也独立承担责任和义务;第二种是没有在当地成立协会,自愿成为了北京顺风车的分支机构。目前并不存在已经注册的全国性顺风车协会,王永也仅是北京车友协会会长和法定代表人,但很多人愿意成为北京车友协会的分支机构,所以他们统称为顺风车某某工程站。王永表示,机构之间是非常好的合作关系,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此外,还有很多地方没有组织和专门的机构,但很多人在自发从事顺风车公益活动。
当记者问及公益顺风车组织的管理体系时,王永表示,基于公益顺丰车目前的组织架构,通过技术手段来把大家联系在一起将会是一个较好的方式。此前,王永的微微拼车曾打造过一个顺风车平台,当时有一百多万的注册用户。但由于没有能力为此进行更新换代,微微拼车目前已不再运营这个平台。 这次,王永推荐了北京顺风益族科技有限公司的“顺风益族APP”供大家参考。“希望顺风车的合作伙伴能为顺风车发展提供好的技术平台,目前,我们也只能通过技术手段来进行撮合。”王永补充道:“但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有的地方有微信群、QQ群,有些有APP,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是在通过顺风车的方式来解决出行困难,帮助老弱病残孕来出行,来奉献我们的爱心。”据悉,顺风车也只是公益顺风车组织的公益形式之一,扶优济困,高考送考,探望孤寡老人等形式的公益活动也定期在进行。有的爱心车主还曾见义勇为,协助警察工作。总之,精彩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谈及做公益的心路历程,王永感慨道:“我很矛盾,一方面希望给大家提供更多服务;但另一方面从现实因素考量,却没有更多专属团队做这个事情。我们是一个组织相对松散的全国性公益组织联盟,是顺风车公益联盟。每个人都是联盟里的有机主体,但每个人之间都没有明确的法律关系。大家因为共同的顺风车事业而走到一起。能够被大家认同为发起人,我很高兴,但我一个人的力量非常微不足道。目前我主要进行的工作是传播、推动、在策略层面上不断进行完善。”
关于新书《永不放弃》,作者郭佳蕾表示,希望这本书能够传达对顺风车公益百万余车主的敬意。《永不放弃》旨在真实记录顺风车公益故事,以此来为传递爱心故事、推广顺风车公益理念贡献力量。
编辑:蔺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