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赵旸:进入“一带一路”国家要有风险意识
中国汽车报网 ·  万仁美 ·  2018-06-20

  目前,我国自主汽车产品已经走出国门,在全球多个国家销售,2017年出口103.8万辆,同比增长43.1%。不过,成绩固然可喜,风险也不能忽视。我国汽车产品大多数出口亚非拉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一带一路”国家也多集中在这些地区,政治风险、汇率风险等成为车企出口时必须谨慎对待的因素。

  日前,在2018“一带一路”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暨《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成果发布会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别风险研究中心研究二处副处长赵旸用具体数字指出了车企出口的风险所在,提醒自主车企注意出口风险。

  赵旸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额增加,信保支出金额也在大幅增加,2017年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向41家企业支付赔款,同比增长46%;2017年支付赔款金额7102万美元,同比增长45.5%;2017年整车行业净赔付率为250%,同比增加103个百分点。我国汽车出口已有十多年历史,从2008年~2017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累计赔款2.54亿美元,净赔付率为109%。

  赵旸介绍:“50%~70%的赔付案件是由于政治、政策变化类的国别风险导致的。中国整车出口国集中于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风险较高,政策缺乏连续性,从已发生的违约案件来看,大部分都是由于出口目的国政策突然改变所致。另外,部分国家民族主义高涨,加剧了中国汽车出口风险。”

  赵旸特别举例伊朗,他说,从中长期来看,伊朗处于“人口红利期”,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较高,市场容量较大,汽车消费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17年鲁哈尼总统获得连任,改革派在民众中获得相对多数支持,这有利于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然而,伊朗处于地缘政治敏感地区,最近与沙特断交,与以色列敌对,与美国关系恶化,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可能导致刚刚开启的石油出口大门面临被关闭的风险。政治环境的不稳定会导致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这将给我国自主汽车出口带来较大风险。

  不过,赵旸也强调,尽管“一带一路”国家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但我国自主汽车“走出去”是大方向。目前,我国自主汽车产品暂时还没有实力进入欧美市场,优先发展“一带一路”国家不失为最好的选择。

2017年中国整车前十位目的国出口量

  编辑:孙焕玉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