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发力后装市场、成立车联网公司……中国移动要在交通出行领域大干一场
中国汽车报网 ·  封华 ·  2018-03-21

  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3月20日,一场与车载智能后视镜有关的发布会在古都西安举行,故事的主角则是拥有一张全中国最好4G网络图的中国移动公司。

  一直以来,中国移动定位于通信企业并开展通信链接业务。近几年随着车联网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这家通信领域的企业已经开始关注到交通工具行业的巨变,并从智能硬件设备切入该领域。

  “智能后视镜是万物互联的利器”

  从2016年推出第一代后视镜,到2017年的第二代,再到今天的第三代后视镜,据记者了解,中国移动的后视镜产品历时三年,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万用户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现场,中国移动推出第三代智能后视镜系列——标准版X2/X3(满足个人车主和企业车队管理)和行业版P1/P2(可行业定制)。

  中国移动政企分公司交通行业解决方案部总经理严茂胜介绍:“第三代后视镜和前两代有较大不同之处。第一是大屏大视野,这一代后视镜是6.86寸的,大屏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车主需要的导航、音乐等交互,其高清分辨率可以实现多点触控和毫秒级的反应。第三代后视镜实现了中国移动专利的外观,即中国移动的团队自主设计,产品中间还有中国移动LOGO;在解决散热问题上,我们添加了纯铜、石墨,并发现通过这项技术,散热能力可以提高18%,使设备温度降低8摄氏度;该后视镜还具备微光夜视功能,现在很多后视镜晚上效果不好,但很多营运车辆晚上还要运行,所以我们提供了高感光,大幅提升夜间画质。”

  新款产品最大的亮点是配置了“和路通”专属的人工智能(AI)+大数据分析UI。加入了AI技术的智能后视镜通过自动学习能力,可以实时分析车外环境数据,及时预警潜在危险,比如高速驾驶防疲劳、车道偏移预警LDW、前车启动提示。此外,新款后视镜产品还具备强大的语音识别功能,行驶过程中无需手动、只需动嘴即可唤醒4G网络模式,而用于企业车队管理时,还可实时采集数据,服务行业用户。

  交通工具经常性处于移动状态,而中国移动又是一家移动运营商,所以在严茂胜看来,交通行业的联网天然和运营商密不可分。据中国移动大数据分析,过去的两年中,用户使用4G智能后视镜的月流量达到784.5M,用户的ARPU值(一个时间段内运营商从每个用户所得到的收入)平均为53元,因此在车辆的后端市场,后视镜是十分值得关注的一部分硬件。

  “在大连接时代,我们认为智能后视镜是万物互联的利器。”严胜茂说。

  记者从中国移动陕西公司副总经理周艳丽处获悉,单在中国移动陕西公司,和路通4G智能后视镜这一终端设备就创造了单月销售1.5万部的集团记录,交通行业信息化收入增幅在去年达到了85%。

  组建车联网单元,提供智能出行解决方案

  万物智联时代正在加速到来,交通这一领域已经出现很多新趋势。基于此,中国移动提出了自己的“大连接”战略。

  中国移动集团政企分公司副总经理黄刚在会上谈到:“智能通信从移动改变生活向移动改变社会转变,首先就是从人和人的互联到物物互联和人机交互不断转化,因此智能交通是我们大连接非常重要的阵地。”

  “不管是交通网还是信息网,单是把大家连起来,互通有无,交流了物流和信息,这是通信的基本概念,也是交通的基本概念,但是怎么让它能更智能的连接,这是我们汽车制造行业中新的浪潮。所以消费者对驾车的体验要求正在越来越高,能不能实时在线,能不能从云端获得更多的驾驶体验和驾乘体验,能不能在移动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海量信息、娱乐、服务……这些是消费端的需求。而在另一端,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互联网造车,都将要赋予车更多的智能化。如果说2016年造车是从PPT开始,那么未来几年我们一定会看到更多智能联网汽车的出现。”黄刚谈到。

  据了解,中国移动正在全国部署NB-IOT的网络,同时也在开展5G试验,2018年还会在试点城市全面开展5G试验。“中国移动在不断推进5G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在标准领域、规范领域向国际规范组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黄刚表示。

  据悉,中国移动将在今年成立一家新的车联网公司,主要解决智能出行解决方案,它也将作为中国移动在交通行业的销售支撑和建设运营主体,在此基础上推进包括车联网领域、航空领域以及水运、铁路等交通领域的布局。

  编辑:薛亚培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