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全国政协委员、360董事长周鸿祎:汽车信息安全的关键在于“度”
中国汽车报网 ·  施芸芸 ·  2018-03-15

   

  如果是几年前,大概很难把360这样一家互联网企业与汽车联系在一起,但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360公司已经和汽车产业产生了交集,并将在未来成为密不可分的伙伴关系。

  在全国政协委员、360董事长周鸿祎看来,智能汽车与其他绝大多数物联网智能硬件产品不一样。关系到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甚至可能会涉及社会公共安全,因此,汽车网络安全始终是困扰行业的难题。

  身为入选特斯拉“安全研究员名人堂”最多的公司的“掌门人”,周鸿祎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提出,汽车信息安全的关键在于”度”。

  自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后,以无人驾驶技术为重点的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从深圳无人巴士的试运行,到乌镇互联网大会上热议无人驾驶话题,可以看出,无人驾驶已经吸引了全社会的注意力,并成为当下资本追逐的对象。

  “无人驾驶汽车的落地确实是很多没有驾照、不会开车的人们的期望,大家都希望通过智能驾驶功能降低交通事故率,甚至说实现零事故、零排放、零污染的美好愿景。”周鸿祎坦言,长期来看,当全社会的汽车百分百是无人驾驶的时候,也许前面所说的愿景有可能实现,但新技术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360公司安全团队多年来对于汽车信息安全的研究成果,周鸿祎对汽车网络安全可能引发的问题还颇为担忧。

  原因显而易见。周鸿祎认为,一旦智能汽车被黑客攻击,伤害到的不仅仅是这一辆智能汽车的使用者,还可能造成其他人的人身伤害,甚至是社会公共安全。

  根据去年9月发布的360交通大数据,现阶段联网车辆的普及率为30%左右,到2020年,联网将成为智能汽车的标配,普及率有望达到50%,智能汽车将成为第三大移动互联网的终端。

  “若不重视汽车信息安全,僵尸车可能不会再是电影中的桥段,智能网联汽车可能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远程控制带来的人身安全问题,甚至可能成为黑客、恐怖分子威胁国家安全的利器。”周鸿祎如是说。

  在谈到如何保障智能汽车的信息安全时,周鸿祎告诉记者,汽车内部存储和计算资源有限,加上汽车本身是高实时性的交通承载工具,如果防范措施太过,将有可能造成踩一脚刹车三秒钟以后才响应的情况,因此在汽车上,很难采取高强度的网络安全措施,汽车信息安全的关键在于“度”。

  周鸿祎介绍说:

  首先,要构造一个简单高效的安全框架,构建车内网络、车外网络的终端身份认证和可靠的通信控制,达到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状态;

  其次,需部署一套动态防御机制,能够快速发现世界各地某一处对汽车网络的攻击,并且进行实时响应,通过云端防护阻止同样的攻击在其他车辆上发生,实现全面的动态监测和防护。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隐私的泄露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这一问题是否会出现在智能汽车的普及之际?

  周鸿祎的回答是肯定的:智能汽车目前作为大家公认的移动互联网第三大终端,不仅具备高度的联网性,同时也部署了很多传感器,采集周围环境信息实现自动驾驶功能,这期间会产生海量的隐私数据,隐私泄露的问题同样也会发生。

  针对这一问题,周鸿祎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制定汽车领域隐私保护标准体系,对汽车产生的数据进行分级、分类,对于不同保护级别、不同隐私内容的数据要有安全防护措施、安全监管措施、安全审核措施;

  第二,研发汽车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在智能汽车开发设计时应提出安全要求,建设阶段应部署相应的安全产品及方案,上线前应进行信息安全测试评价保障联网数据、控制的安全;

  第三,推动构建汽车信息安全运营体系。信息安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持续运营,智能汽车联网上路以后需要有国家机构的监管和运营,监控用户信息不被泄露,建立全面的漏洞响应机制,实现全网车辆的安全防护。

  编辑:薛亚培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