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汽车业剧变的今天,换帅似乎成了家常便饭。在新造车势力、科技公司络绎不绝地进军汽车业的当下,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危机感和焦虑感与日俱增。
就像丰田CEO丰田章男所说的那样,“在接下来的百年里,我们无法保证汽车制造商能继续在出行领域发挥主导作用。一场残酷的较量已经开始,这场较量不是简单的输和赢,而是生与死。”
如今的汽车行业,似乎已经到了一个言必谈“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的时代,如果说有一家车企还没有在这些领域展开深度布局的话,恐怕就可能会在这一轮科技革命中被市场淘汰。
然而,大量未来技术的研发投入在短期内恐怕还难以得到回报,一方面,即便是在同比增速极为可观的现状下,新能源汽车2017年142万辆的总销量与传统燃油车的8600万辆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难以对整车企业的销量和业绩起到可靠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大部分已经量产的智能驾驶技术最高也仍停留在L2级别的阶段,无人驾驶技术落地还需要很长的时间。看似很近实则很远,这颇让迪斯这样的跨国车企掌门人左右为难。
与穆伦相似,立志要让福特在未来成为一家科技公司的福特原CEO菲尔兹去年无奈出局,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股东对其制定的公司未来战略的质疑,大量资金投放至智能驾驶和共享出行领域,严重影响了福特目前的盈利表现。实际上,所有跨国车企的掌门人都在小心翼翼地平衡着短期市场表现和长期商业模式投资之间的关系,这可能也是大众选择迪斯,这位素有“成本杀手”美誉的“硬骨头”担任CEO的重要原因。
不过,这对于迪斯来说也是个不小的难题,但他似乎已经找到一条“捷径”——合作。他提出,大众集团在自动驾驶领域“不排除进一步的合作关系”。这不失为一个好做法,在自动驾驶时代真正到来之前,所有处于探索阶段的汽车企业如果能联合起来,加上对汽车产品理解还有限的互联网和IT企业,进行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有望在投资较少的同时产出更多的技术产品。
无论如何,新四化的潮流已经到来,对于未来的投资必不可少,股东的现实利益也不可“侵犯”,“迪斯们”仍然任重道远。
编辑:万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