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金台车评|牢记四条铁律,产业力争上游
中国汽车报网 ·  秦淑文 ·  2021-03-17

  今年的全国两会已胜利闭幕。两会期间,汽车行业的代表委员们发出的声音比较集中:碳排放达峰、碳中和问题排在第一位;居第二位的当数供应链安全问题,其中解决芯片供应链安全问题刻不容缓;第三位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政策法规标准问题;第四位则是汽车消费方面的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自去年春季以来,车市景气度一直很好,以产品高颜值、高质量、高技术为特征的“三高”消费升级趋势在加速,市场份额在加速集中,行业内部格局在加速分化。所以,排在前三位的问题是更需要从长计议、从快计议并加以解决的大问题。

  那么,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哪里?一靠技术,二靠管理。但通盘考虑下来,解决问题的根本还在于思想观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去做,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行动源于思想,如果理念不新,就不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就不能把各种核心资源的效用最大化、最优化地发挥出来,从而也就无法快速高效地构筑新发展格局,高质量的持续发展也就难以保证。

  仅从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目前的格局变化趋势来看,汽车行业百年巨变的历史机遇和汽车产品的“四化”趋势早已众所周知,但新发展理念确立得早还是晚、构建新格局的历程开始得早还是晚、行动是否坚定不移,尤其是研发投入的强度是否持之以恒,企业之间有所区别,这种差距是造成各家车企当前市场地位的根源所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推广新能源汽车12年来,凡是在研发上机会主义思想严重的车企,现在都遇到了困境;凡是在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两类产品核心技术的研发上都能精准持续发力的车企,现在发展势头普遍良好。

  前年和去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令人揪心。不过今年前两个月,这种阴霾气氛一扫而光。仅以2月销量为例,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当月乘用车销量前十榜单中,长安、吉利、长城三家中国品牌车企跻身其中,“探花”长安汽车的销量为9.7万辆,与“榜眼”上汽大众只差2000辆。前年11月,吉利汽车在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中首次冲到“榜眼”位置。“一吉二长”是率先进入国内乘用车“百万辆俱乐部”的中国品牌成员,这一成就的取得,证明这几家企业在漫长的竞争过程中已经培育出独特的性格禀赋和超强的素质底蕴;说明企业作风不飘不浮,具有强烈危机感;体现出企业改革创新扎实高效,培育研发能力矢志不渝;也表明企业的产品从内到外越来越有魅力。因而,集中到这些企业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多。

  法系品牌、韩系品牌已被“一吉二长”超越,如今部分美系品牌也被他们甩在身后。中国品牌乘用车越来越可以平视外国品牌了。“一吉二长”的超越史告诉我们,世界汽车百年发展史也告诉我们,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更告诉我们,“无科技无未来”是一条简单至极却易被忽视的铁律。在消费持续升级的当下,在陈旧的“铺摊子”观念惯性还很大的当下,还有两条简单明了却同样易被轻视的铁律——“无品质走不远”、“无颜值不入眼”。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是传统车企的先天性缺陷。汽车“四化”让汽车更深、更广地融入到智能化社会当中,汽车又一次体现出综合工业实力的特征。近年来,全球车企纷纷拿出巨量资本,积极与IT界、电化学界实施合纵连横,目的就是为了在短暂的汽车百年巨变窗口期补齐自己的短板,进而形成领先优势。这种潮流昭示出一个新铁律——“不融合无未来”。

  行业巨变每时每刻都在低碳、智能的指向下悄悄地发生着。从世界范围来看,酝酿准备阶段基本已经过去,开始转入起跑加速阶段。从中国品牌乘用车行业当前的状况来看,可以说是发展到了一个“龙王比宝”的时代,无“宝”者和无关键之“宝”者都将陆续出局;有“关键之宝”但“宝”不上乘者,亦无法跻身“龙王”之列。

  编辑:李卿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