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5月,国内的汽车总销量为1179.2万辆,同比增长5.7%,高于去年全年的3.04%。这依然属于微增长。不过,还是比去年要强一些,尤其是乘用车和商用车表现得都不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考虑到6月份淡季促销、上半年业绩冲刺及其他因素,笔者估计,上半年车市增速维持在5.5%应该没什么问题。那么,上半年市场景气度明显好转的主要动力来自何处呢?
有人说,这是“回补”的力量所致。2016年年底,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到期,一部分消费者提前购车,透支了2017年的销量,所以,2017年销量不振。笔者以为,回补这一味药不是不存在,但顶多属于“君臣佐使”中的“佐使”而已,宏观经济才是对车市影响最大的力量。奇怪的是,人们往往只是到了年底展望来年车市走向时才去研判宏观经济走势。
目前,二季度的GDP增速还没有出来,所以,今年上半年的GDP增速现在还无从准确判断。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8%,已是连续11个季度稳定在6.7%—6.9%的区间。虽然今年国内外经贸因素交织复杂,但笔者估计今年上半年的GDP增速非常接近7%。
今年年初,各地政府均已换届,无不围绕着转型升级这个新时代的大主题制定了宏大的发展规划,投资骤然增加是必然的现象。去年,金融监管力度和环保监察力度都很大,产生了一个副产品“钱荒”,春节一过,这个现象大为缓解。不过,告别钱荒的最大力量来自于结构性的货币政策。
去年最后一天,国家宣布,现金投放占比较高的商业银行在春节期间可临时使用不超过2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使用期限为30天。金融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措可释放约1.5万亿元的货币。1月3日一上班,股市迎来久违的大涨。去年流行的“佛系”一词,自此也就遁迹了。
1月25日,为扶持实体经济、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国家开始实施定向降准政策,此举可能释放了近1万亿元的流动性。至此,春节一过,市场上大约增加了2.5万亿元的流动性。
3月底,新一轮减税政策发布,估计会给有关实体经济带来4000亿元的节省。与此同时,国家继续大力推动简政放权、放管服结合的便民措施落实,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社会投资积极性有所增强。
以习近平总书记4月10日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为标志,中国掀起了“第三次改革开放”的浪潮,汽车行业属于重点领之一,举世瞩目,也有助于提振汽车消费预期。
6月6日,为了进一步鼓励投资实体经济,国家再一次定向施策,扩大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的范围,将不低于AA级的小微企业、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纳入其中。金融界认为,这个新政策有望提供大约5000亿元的基础货币。
一季度,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度已经增长到77.8%。6月19日,财政部在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个税法的第七次大修内容时,不仅提高了个税的起征点,拉大了级距,也谈到了对个体工商户的税收优惠。这一提升消费能力、刺激内需的举措,其威力下半年开始显现,影响长远。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将会越来越强,既有利于对冲出口增幅收窄的影响,也有利于扩大开放;当然,对于车市也是一大利好。
6月2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做出了5项具体决定,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局面,持续推动实体经济降成本。
上半年货币投放量增加这么多,但广义货币的增速只有8.3%,只比去年增加了0.1个百分点,再也不是前些年GDP保8时代广义货币平均增速高达17%那个样子了。所以,与多年之前相比,今年虽然已不是去年的钱荒局面,但钱紧是肯定的。
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位列“三大战役”之首。1月7日,《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发布,进一步封死了正常信贷向表外转移、资金在金融系统内部空转、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的途径。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把14万亿元左右的金融资产看管了起来。
总体上来看,由于上半年货币政策较为给力,改革政策密集出台,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都强于去年同期,更强于去年下半年。今年下半年,货币政策依然是“稳健中性”的调性,估计还将有更多促转型、提内需的政策出台,目前的车市增速有望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