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刚刚过去的3月,美国特朗普政府抛弃WTO协议和规则,挑起中美贸易摩擦,第一回合已经开始。美国政府目的是为了遏制中国崛起、打断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振兴美国制造业、维持美国第一强国和全球霸权的国际地位。美国的做法明显是无理敲诈,中国政府自然要坚决应对、奉陪到底,而美国也正在拉拢欧、日、韩、澳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力图“群殴”中国。但是,中国是现今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消费大国和第一贸易大国,那些发达国家在隔山观虎斗的同时不得不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暗自思忖,最终还是要与中国一道来维护全球化的WTO体制。
德意志银行近日发布报告称,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数据没有反映出美国企业在华子公司的高销售额,中国对美出口中有大量外资企业的出口。汽车行业自然也存在这种现象。上汽通用已经开始向美国出口汽车,更不用说很多在华美系零部件企业的产品销往美国市场。2017年,包含平行进口车在内的美系进口车在华终端销量为11.6万辆,在所有进口车中占比10.2%。而同期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汽车只有5.3万辆,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美国汽车公司中国分公司贡献的。
中国已经连续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车市场,是包括通用汽车在内的很多跨国公司的第一大市场,那些跨国公司都对本国政府的决策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不可能让本国政府的贸易投资政策危及其在华利益。所以,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产销不受损是发达国家必保的利益,也是他们与中国打贸易战时最为顾忌的地方。
中国在美国还没有像样的整车企业,但美国“三大”在华都有合资企业。2017年,美国“三大”在华汽车产销总量约为520万辆。在通用汽车全球市场份额中,中国占比超过40%,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通用汽车最大的零售市场。很显然,美国和中国在汽车产业上的合作不仅没有吃亏,而是占了大便宜。实事求是地说,如果没有在中国市场近20年来的高速顺利发展,美国“三大”在世界上很有可能沦为二流企业。但是,蛮横的特朗普政府故意无视这一极为明显的事实,他只喊叫关税不对等。
中美汽车关税不对等,那是中国加入WTO之前关税减让一揽子谈判的结果。十几年时间过去了,中国汽车市场的体量比美国大出40%,增加汽车进口量自然有一定的容纳力,但减让汽车进口关税也必须是在平等协商的前提下来商定,减让的时机和幅度也必须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局和步骤。
对中国进口车关税牢骚最大的美国车企莫过于特斯拉了。特斯拉一直想在中国独资建厂,不愿与中国企业分享利润和技术。特斯拉CEO马斯克不止一次在推特上发表评论,对中国进口车关税税率、中国对外国车企在华设厂的股比要求等进行抱怨,曾是白宫顾问委员会成员的他看来没少给特朗普“打小报告”。然而,即使中国大幅下调进口车关税,有利于进口车企业利润增长,但以特斯拉目前的产能,满足美国国内消费者需求尚成问题,如何能满足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新车市场的消费需求?
其实,中国减让汽车关税,最大的获益者并不是美系车,而是德系车和日系车。美系车排量大、做工不够精细、可靠性一般,有竞争力的车型并不多。仅以去年进口量位居前10位的车型来说,也只有林肯旗下的某款车入围,且与德系和日系车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笔者以为,美国车企要想维持在华近20年来的良好发展势头,依然离不开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密切协作。了解上汽通用发展史的行业人士都知道,要不是在“头胎”产品别克新世纪上遭受重大挫败,之后美方把销售和产品设计两项主导权交给中方,上汽通用不可能取得如此漂亮的成绩单。比较美国“三大”在中国的行事风格,不难发现,与中方合作无间的程度和姿态灵活的程度导致了美国“三大”在华市场地位的差距。
上世纪90年代末,通用在与福特争夺上海第二个整车项目时胜出,上海泛亚与上海通用同时成立。泛亚的作用就是为了让水土严重不服的美系车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事实证明,这一招极其管用,作用极大,是上汽通用迅速赶上上汽大众并连续多次位居中国产销量最大车企的最大支柱。也正因为通用汽车同意建设这样一个“产品转换器”,并且与上汽一起高强度地累计投入了2000亿美元,泛亚才总能点石成金,甚至是化腐朽为神奇。
当然,被美国“铁锈带”产业工人和农民推上总统宝座的特朗普,一直不遗余力、费尽心机地要让制造业回归,其中就包括汽车制造业。然而,看看中国的进口汽车榜单,再看看上汽通用,特朗普岂不是蛮不讲理、乱舞关税大棒?
编辑:李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