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中国客车开拓海外市场需因地制宜
中国汽车报网 ·  吴戈 ·  2019-11-01

  日前,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世界客车博览会上,6家中国客车企业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仅展示了专为欧洲市场量身打造的产品,更将国内智能网联、无人驾驶方面的前瞻研究成果带到了欧洲。不过,展会现场也有国内客车企业技术人员与笔者吐槽说,欧洲传统动力客车市场的技术门槛越来越高,国内企业在传统动力客车的出口上,总是放不开手脚,要受制于人。

  欧洲是客车的发源地,更是国际高端客车争奇斗艳的舞台。近年来,中国客车通过自身努力,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间的差距,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有很多中国客车企业将欧洲作为海外出口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在欧洲市场上,中国客车有个水平相当的竞争对手,即来自土耳其的客车企业。土耳其客车产业通过此前的合资合作,加之西欧客车生产基地转移,积累了大量客车研发、生产经验,取得了快速发展;他们在欧洲市场更有一项优势,就是出口到欧洲的客车无需缴纳关税。很多时候,中国客车要以低于土耳其客车的价格出口,才有竞争力。

  结合多家国内客车企业海外市场工作人员的观点,笔者认为,中国客车要想在欧洲市场取得更大发展,需要更加明确市场定位,更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欧洲市场是中国客车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塑造品牌形象的舞台,要取得进一步发展,企业应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将产品品质、工艺的重要性放在销量之上,倘若不那么强调销往欧洲市场产品的成本与收益,或许中国客车在欧洲会有更大发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笔者连续参加了三届世界客车博览会,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中国企业的发布会环节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目前他们只是将国内车展发布会的形式照搬到国外,转换成英文呈现出来,但这样做未必能让欧洲受众充分了解企业,甚至可能还会产生认知偏差。一家欧洲商用车媒体人曾和笔者说,他们不太习惯部分中国企业配有史诗般配乐的宣传片,更希望发布会上企业能娓娓道来,讲清楚产品特性、设计理念,明确能为欧洲市场带来什么。或许在这一点上,还需要中国客车企业结合当地受众的消费心理潜心研究。

  此外,欧洲的客运经营者与国内客运企业有很大不同,他们更关心驾驶员、乘客的感受,更在意车辆的人文关怀属性。在这一点上,走出国门的中国客车企业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企业的产品质量较高,与欧洲客车企业相差无几;而另一些国内客车企业的产品则明显要差许多。

  虽然海外出口之路并非坦途,但好在新能源客车是国内客车企业“走出去”的突破口,在这方面,国内企业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在实践中,国内客车企业也越来越明白,只有将好的产品销往正确的市场,海外出口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编辑:李卿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