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谁将步凯马、唐骏欧铃的后尘?
中国汽车报网 ·  秦淑文 ·  2018-06-19
   

  笔者近日有个预感:环保形势越来越紧,年底之前,有的柴油车企业可能要步山东凯马、唐骏欧铃的后尘“吃”巨额环保罚单,令品牌蒙羞。

  1月9日,环保部给车企开出首张巨额罚单:山东凯马、唐骏欧铃因 “柴油车排放超标、后处理系统造假”被罚3800万元,且被要求停产整顿。当时,笔者在本专栏发表了一篇题为《今年也许还是个“查处大年”》的文章,预计今年不仅会像去年一样是个“市场小年、政策大年”,而且还是个“查处大年”。这不,近来生态环境部战鼓咚咚,犹如惊雷滚滚,接下来就看巨额罚单“花落”谁家了。 

  保护生态环境、狠抓环保,是全国人民的强烈呼声,已被定为基本国策。新党章总纲中有这样的表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新宪法第26条的内容是:“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5月 18日至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把“(生态保护)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据生态环境部 5月23日披露,中纪委不久前通报了6省6起典型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40多位官员受到纪律处分。这是中纪委首次通报环保责任追究问题。通报措辞十分严厉,批评被通报的地方和单位的负责同志“政治站位不高”,“政治自觉不够,作风不严不实,抓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重经济效益、轻环境保护的错误政绩观犹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 

  很明显,中纪委此举警示作用巨大。它要求柴油车企及其关联方的领导层必须要有足够高的“政治站位”,把环保问题视为重大政治责任,及早改换观念,摒弃“对付”的投机意识,学会“两手抓”:一手抓挣钱,一手抓环保,而且必须把环保摆放在经营工作最优先的位置上,立志挣“干净钱”。否则,难免会像凯马、唐骏欧铃以及大众、戴姆勒那样受到政府的重罚。 

  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肯定了中央环保督察行动第一轮的做法:“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动真碰硬,取得显著成效。”督查期间,共问责领导干部1.8万多人。 

  无疑,受此激励,生态环境部“动真碰硬”的底气将会更足。 

  6月2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8)》,指出:“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接近汽车排放总量的70%,颗粒物超过90%”,“占汽车保有量7.8%的柴油货车,排放了57.3%的氮氧化物和77.8%的颗粒物,是机动车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

  在这份报告发布会上,有关官员补充道,生态环境部将建立和实施最严格的机动车“全防全控”环境监管制度,实施清洁柴油车、清洁柴油机、清洁运输和清洁油品四大行动,确保柴油车排放达标率明显提升。 

  1月9日,在发布首张汽车罚单的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就曾说过,今年他们要严惩生产超标机动车和在污控系统上做手脚的行为,加大对整车、发动机、后处理系统和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黑名单。 

  6月8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2018-2019年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启动视频会上,要求生态环境系统紧紧扭住“四个重点”抓工作,其中一个重点防治对象就是柴油货车。 

  在5月29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会议上,李干杰说要“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但他又说:“事实雄辩地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主动客观曝光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正面宣传。”笔者猜想,如果各地电视台也像报道警察查酒驾一样长年累月地曝光排放超标者,势必会对柴油车企及其关联方产生巨大的威慑力。 

  最近,中央环保督察组已经开始“第一轮巡视回头看”行动;据悉,第二轮督查明年开始,国有企业被囊括其中。这也预示着,大多数车企接受环保考量的将不只是产品一个方面。 

  重卡行业人士都知道,去年有个“2+26”,治污收效显著。今年,除“2+26”城市集群之外,汾渭平原上的11个城市和沪、苏、浙、皖4个省市也被纳入其中。“2+26”变成了“2+26+11+4”,名为“蓝天保卫战强化督查”行动,不仅督查的地域更广,而且要求更为严格、持续的时间更长。该行动已于6月11日开始,明年4月28日结束。 

    “雷车动地电火明,急雨遂作盆盎倾”。照目前的情势,雷声动地,电火刺空,你觉得会有倾盆暴雨么?  有的话,盆盎之雨会泼到哪几个厂家的头上呢?
编辑:刘群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