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网约车一直以来层出不穷的乱象,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终于不再淡定了!
近日,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事中事后联合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交办运〔2018〕68号,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级交通运输、网信、通信、公安、人民银行、税务、工商和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建立健全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密切协调配合,强化信息数据共享,加强对网约车平台公司有关经营行为的监管。
《通知》特别强调,各级交通运输、网信、通信、公安、人民银行、税务、工商和市场监管等部门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各自职责,对未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从事网约车经营、线上线下车辆或人员不一致、信息泄露、不依法纳税、不正当竞争、非法经营资金支付结算等方面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联合监管。
如此多的部门联动监管,并不多见,可见这次网约车乱象惹上了多大的事儿!
不仅如此,对于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拒不改正的,由联合监管发起部门视情节严重程度,将违法违规情况及暂停发布、下架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等载体处置建议逐级报送至对应的省级主管部门,并抄送同级联合监管工作机制组成部门。
如此严厉且明确的监督惩罚措施可谓有些姗姗来迟。要知道,此前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曾经多次呼吁加强对网约车平台乱象的管理。
比如,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今年两会期间就提出,网约车市场仍问题重重,比较突出的包括网约车三证不全,交管数据质量差。很多网约车车辆未能三证齐全上路;网约车平台公司与各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数据接入存在相同数据重复接入、传输不及时、数据质量差等突出问题,这些违规现象,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
李书福还提出,从交通运输部到各地方交通管理部门,监管最大的难题是数据接入未落实。目前已接入网约车平台数据的城市还存在数据造假的情况。此外,平台传送的数据缺少平台支付信息、服务机构信息、运价信息、车辆保险信息,数据传输中主动中断等现象也一直存在。没有真实、实时的网约车平台数据,直接导致监管查无实据。分析原因,网约车行业的许可与管理,跨交通、公安、通信、工商、工信、质检等多个部门,同时跨部、省、市等多个层级,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难以形成合力。因此,李书福建议:由交通运输部牵头,清晰各部门的权责,加强跨部门协作,有法必依、执法严格。让规范平台迅速发展,解决百姓出行安全的问题。
令人遗憾的是,相关的监管措施并没有在代表委员的呼吁下第一时间出台。直到此前滴滴平台发生的一次悲剧。据河南郑州警方此前通报,2018年5月5日晚,祥鹏航空员工李某珠从驻勤酒店搭乘网约车前往市区途中遇害。此事件发生之后,网约车的安全问题再次受到全国舆论的高度关注。笔者妄自揣测,这件悲剧的发生很可能是促使此次《通知》出台的一个最重要的直接原因。
笔者认为,这次的监管办法虽然来的比期望中稍晚一些,但十分必要,这比以往只是简单约谈要更加有效。在交通部下发的对《通知》的解读中再次明确强调,坚持问题导向,重点针对网约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未取得许可从事网约车经营、线上线下车辆人员不一致、信息泄露、不依法纳税、不正当竞争、非法经营资金支付结算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联合监管。
此外,坚持分级分类监督处理。根据平台公司违法违规行为严重程度和整改情况,综合运用约谈、暂停发布、下架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以及停止互联网服务、6个月内停止联网或停机整顿等措施,轻重有序,针对解决。
笔者相信,这样的监督管理措施足够严厉,而且再严厉都不过分,毕竟安全问题大于天,大乱必大治。接下来,就要看相关管理部门是否能够认真落实到位。只有落实到位,才能促进网约车行业更为健康有序的发展。
编辑:赵方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