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5G自动驾驶网络来了!华为首提新理念能否破解安全性难题?
中国汽车报网 ·  赵建国 ·  2019-12-02

  我国5G已投入商用,为自动驾驶带来春天。而宣称“不造车”的华为首次提出“5G自动驾驶网络”新理念,又将意味着什么?

  11月28日,距离十月底我国5G商用正式启动尚不足月,华为发布《华为核心网自动驾驶网络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从自动驾驶产业发展及挑战、自动驾驶网络方案、应用场景等方面解读“5G自动驾驶网络”。

  “5G自动驾驶网络及其智能运维解决方案的提出,将华为极具产业优势的5G移动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化等进行深度融合,无疑将进一步加速自动驾驶产业的落地进程。”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应对安全的挑战

  2018年3月发生在美国的两起与自动驾驶有关的事故,令人记忆犹新。先有一辆特斯拉在使用L2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情况下,撞上了前面停下的一辆消防车,导致驾驶员死亡。之后,优步自动驾驶测试车在道路上撞死一名行人。两起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几乎都与通信、识别等技术原因有关。

  有了5G,是否可以减少或避免这些安全事故呢?“基于5G的车联网技术,将进一步加强自动驾驶车辆感知、决策规划和控制的能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所言,对5G能够提高自动驾驶安全性能给予肯定。

  《白皮书》中,华为凭借在5G核心网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和对自动驾驶运维业务的深入理解,将人工智能(AI)、大数据、自动化等关键技术与通信领域进行深度结合,推出了业界首个管控融合、云边协同、分层自治的5G核心网自动驾驶网络智能运维解决方案iMaster MAE-CN,实现全网数据资产的可视、可管、可溯源。这比今年2月21日,华为在伦敦2019世界移动大会期间正式发布基于5G的“自动驾驶移动网络”系列化解决方案的描述更完善。

  《白皮书》针对5G时代自动驾驶安全问题提出,5G时代,(车联网)版本发布愈发频繁,存在大量变更(升级、割接、配置变更等)操作,故障风险大幅提升。华为核心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针对变更场景,构筑事前、事中、事后“三道防线”,提前发现并规避40%变更引入问题。

  这一解决方案,可在变更前进行在线健康检查,变更准备和操作按规范自动化执行,变更过程中及值守阶段的异常检测,多维事件聚合及辅助根源原因分析,实现快速故障定界,提前规避变更引入问题,实现智能在线机器值守。

  “这将有助于保证自动驾驶汽车的网络安全和功能安全,从而确保自动驾驶中所涉及的生命安全。”王飞跃认为。

  确立演进的目标

  全球自动驾驶的研究,尽管技术路线、研究思路存在差异,但安全可靠始终是需要共同面对的一大重点考验。“自动驾驶技术是否先进、产业能否落地,主要看安全性,安全性才是黄金标准。”邓志东表示。

  5G高速通信,对于提高自动驾驶安全性有更多优势:

  一是提高感知速度。

  自动驾驶对车联网通信提出了极高的强实时、低延时和高安全性要求,对时延的要求最低要达到3至5毫秒,对带宽的要求最高要达到1Gbps,只有5G高速通信技术才能满足这些要求,保证车辆在高速行驶状态下的灵敏感知与快速决策能力。

  二是缩短制动距离。

  在测试条件下,自动驾驶汽车在时速60公里行驶中,如果时延为60毫秒,汽车的整个制动距离大概在一米左右,如果时延为10毫秒,汽车的制动距离是17厘米,那如果时延能达到1毫秒,制动距离就只有17毫米。

  三是可靠性更高。

  以往自动驾驶道路测试使用的WiFi等通信方式,稳定性不足,距离有限;而4G信号的时延较长,带宽不够,比起5G有显著差距。

  四是容量更大。

  5G独有的带宽、容量优势,可以在每平方公里接入100万个终端。

  正是因为拥有了5G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供良好安全保障的优势,华为在《白皮书》中规划了自动驾驶网络演进目标,即到2022年,构建L3级有条件自治自动驾驶网络;到2025年,构建L4级高度自治自动驾驶网络;到2030年,逐步演进到L5级完全自治自动驾驶网络。

  凝聚加速的合力

  “5G支撑下的车联网是支持自动驾驶的重要技术手段,车联网的应用分两个方面,一是提高交通效率,二是实现车路协同。”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山枝博士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都是对自动驾驶安全的保障。

  事实上,对比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就可以发现,自动驾驶的单车智能,车辆只能“看”到前后左右、目力可及的地方,如果前方几公里甚至前面车辆之前的路况,就难以感知了。只有在车路协同情况下,依靠5G高速、稳定通信支持的车联网,通过设置于道路上的传感器、摄像头甚至卫星感知等多种方式,在云与车上终端的实时通信交互中,可以实现几乎没有时间差、范围更广的实时感知,配合高速运算、人工智能,及时作出准确判断和决策,从而实现更高安全程度上的自动驾驶。正因如此,构建由人工智能、大数据“集合”的自动驾驶网络,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诚然,自动驾驶的产业链很长,包括主机厂,还有跨界的互联网巨头、芯片巨头、传感器提供商、电子图商等,更需要凝聚力量、协同前行,才能解决安全及功能等问题,逐步在自动驾驶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构筑自己的技术优势。

  “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最终还是需要5G、人工智能、高精地图以及产业生态等多方面的合力支撑。”邓志东强调。

  编辑:王琨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