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70年来,新中国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历史跨越。70年岁月,既是新中国砥砺前行的奋斗史,也是汽车工业的崛起史。祖国日益强大,国民生活蒸蒸日上,中国汽车工业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巨变,从零基础发展至每年产销近3000万辆,连续10年蝉联全球产销第一,并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时代发挥引领作用。14~15版,以影像记录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汽车行业“第一”,见证中国汽车业的沧桑巨变。
第一块基石
1953年7月
第一汽车制造厂(“一汽集团”前身)当月15日破土动工,毛主席为工厂奠基题词,这块纪念石碑之后放在厂门前的广场中央,成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块基石。
第一辆汽车
1956年7月
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CA10当月13日成功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造汽车的历史,成为新中国汽车工业乃至机械工业的一个重大里程碑。这款型号为CA10的载重卡车生产了30余年,解放牌汽车也成为国人心中的国产汽车鼻祖。
第一辆自主研发大客车
1957年
北京、上海两地客车修造厂采用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总成件试制出全金属整体结构的“五七型”大客车,即新中国第一代国产大型客车。“五七型”客车是我国第一代完全自主生产的大客车,填补了我国客车工业空白。
第一辆国产小轿车
1958年5月
由第一汽车制造 厂生产,我国第一辆自 主制造小轿车——东 风牌小轿车 CA71 当 月12日在长春诞生, 由此揭开我国民族轿 车工业的历史篇章,中 国人从此坐上了自己 生产的轿车。
第一辆重型汽车
1960年4月
济南汽车制造总厂(现“重汽集团”)试制出我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吨重型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几十年来,共生产重型汽车数十万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第一辆8驱军用越野卡车
1971年
济南汽车制造总厂(现“重汽集团”)研制并生产我国军用卡车历史上首款8驱多功能军用越野卡车——JN252,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1984年,JN252型越野汽车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评审委员会评为特等奖,重汽成为中国汽车业迄今惟一获得中国国家科技最高奖的企业。图为1984年建国35周年国庆阅兵仪式上,JN252牵引东风系列导弹驶过天安门广场。
第一辆合资轿车
1983年4月
新中国第一款合资引进生产的国产桑塔纳轿车当月11日组装成功。桑塔纳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又一个起点,也是轿车工业发展的基石,它见证了中国轿车业从无到有,打开了中国汽车业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加速发展的全新格局,同时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
第一家合资车企
1983年5月
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合资合作协议当月5日签署,由此拉开中国汽车业合资的帷幕。此后,上海大众(后更名为“上汽大众”)、广州标致、一汽-大众、三江雷诺、长安铃木、东风神龙、上海通用(后更名为“上汽通用”)先后成立,成为我国汽车市场第一批合资车企。在合资企业架构下,我国汽车业迅速引进流水线作业的现代化生产方式,整车产量得到迅速提升。在这一阶段,合资造车较快提升了我国汽车制造业水平。
第一次引进国外重型整车制造技术
1983年12月
重型汽车制造技术转让合同签字仪式当月1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当时的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现“重汽集团”)成功引进奥地利斯太尔重型汽车项目,是国内第一家全面引进国外重型汽车整车制造技术的企业,改变了我国重型汽车制造业相对薄弱的局面。
第一个汽车有形市场
1993年
上海联合汽车交易市场成立,它被业内视为上海汽车经销商的孵化器,也是孕育中国汽车市场化的基地。作为我国第一家以汽车大卖场形式出现的上海联合汽车交易市场,从成立至今,见证了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兴起。两年后,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现“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开业,逐渐构建起汽车厂家、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成为引领全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排头兵。“亚市”成为全国汽车消费者都熟悉的一个具有时代象征性的有形汽车交易市场,曾被称作“中国汽车市场晴雨表”。
第一部汽车产业政策
1994年7月
国务院当月3日正式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汽车产业政策,明确了以轿车为主的发展方向,首次提出鼓励汽车消费,允许私人购车,对合资产品有了明确的国产化要求。该政策的出台,无疑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对汽车消费市场起到巨大助推作用,也对汽车产业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
1997年
吉利集团进军汽车业,成为我国第一个民营汽车制造商。图为吉利生产的第一辆汽车——“吉利汽车”。在李书福带领下,吉利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公司快速发展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自主品牌车企,到今天成为全球化汽车集团。几乎在同一时期,奇瑞、长城汽车等自主品牌车企纷纷崛起。
第一家4S店
1999年3月
第一家广汽本田特约销售服务店——广汽本田第一特约销售服务店当月26日开业,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国内第一家汽车4S店”的广本汽车销售服务店。上世纪末,汽车开始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但我国汽车市场尚处于大卖场卖车、路边修理厂修车的无序状态。随着“4S店模式”的导入及其优势逐步显现,各汽车企业纷纷效仿,直到现在依然是我国汽车销售服务市场的主流模式。
第一次提出“鼓励轿车进入家庭”
2000年10月
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鼓励轿车进入家庭,从此私人消费逐渐成为汽车消费主流。私家车消费的动力是巨大的,不仅推动了汽车业的发展,同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力扩大了内需,为房地产业、金融业、保险业、旅游业、石油业、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第一款正向研发重型柴油发动机
2003年12月
国内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6DL奥威4气门大功率重型柴油机当月20日在锡柴下线,成为我国首款正向开发的高端重型车用发动机。奥威成功下线,令国内汽车内燃机开发水平实现大跨越。
国内第一个产品召回制度
2004年3月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当月15日正式颁布,中国第一个产品召回制度诞生。此后,我国在多项产品安全和公共健康的立法中引入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召回制度是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的有力保证,实施召回制度有利于提高生产商和销售商的产品质量意识,有利于企业关注技术改造和环保问题,有利于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召回制度也是我国汽车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第一次大规模国际并购
2005年7月
中国南汽当月22日以5000万英镑收购罗孚、MG以及其发动机供应商Powertrain,是我国汽车制造业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国际并购,为我国车企通过跨国并购、整合全球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一个乘用车发动机品牌
2005年10月
奇瑞同步引进欧洲领先技术生产的新一代发动机正式定名为ACTECO,标志着第一个属于中国的发动机品牌诞生,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新一代高性能发动机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第一个破百万辆的自主品牌
2007年8月
奇瑞第一百万辆汽车下线,成为第一个产量突破百万辆的自主品牌。
国内汽车产销第一次破千万辆
2009年10月
随着1辆一汽解放J6当月20日驶下生产线,我国汽车年产量首次达到1000万辆。到2009年10月底,我国汽车产销量均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迈进千万辆级汽车产销大国行列。
第一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
2009年
当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379.1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的国家,比预计提前了5~6年。由此,我国汽车产销连续10年蝉联全球第一,中国汽车业走上由大到强的发展之路。
第一次收购外资高端品牌
2010年8月
吉利当月2日正式完成对当时福特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这不仅是中国车企第一次全资收购海外车企,也是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第一次收购高端品牌车企。
汽车出口 第一次破百万辆
2012年
汽车出口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发展水平 的重要标准之一。2012年,我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 100万辆,成为新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第一个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2012年7月
国务院当月9日正式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坚持产业转型与技术进步相结合,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时,确定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第一次战略性入股世界著名汽车集团
2014年3月
东风汽车集团当月26日入股PSA集团,持有14%的股份,成为PSA并列第一大股东。这是中国汽车企业首次战略性入股世界著名汽车集团。
成为全球第一新能源车市
2016年
当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51.7万辆和50.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7%和5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之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2年蝉联全球第一。当前,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正式退坡,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全面向市场化转型,行业亦面临新一轮整合洗牌。
编辑:万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