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吉林:砥砺七十载 阔笔写华章
中国汽车报网 ·  赵建国 ·  2019-09-24

  这里,被称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这里,有“共和国汽车工业长子”——一汽;这里,更被誉为东方“底特律”……位于我国东北中部的吉林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吉林不仅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发源地,也分布着全国最大的汽车产业群。一组组事实,一个个数据记录了吉林汽车工业百折不挠的创业征程、气壮山河的建设浪潮、波澜壮阔的改革探索、拥抱世界的开放襟怀。

   

   

  ■拓荒:汽车制造从吉林起步

  新中国成立伊始,刚刚经受过战争洗礼的中国大地百废待兴,新中国意识到发展现代工业是当务之急,汽车工业更是重中之重。

  经初步调查勘测,1951年1月18日,第一个汽车厂的厂址定在东北,在吉林省长春至四平之间选择。随后,工作组对四平、公主岭、长春3个城市做了进一步考察,地处东三省中心的长春条件最为理想。长春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且紧邻京哈铁路,便于建厂时大型设备的运输,也便于投产后就近利用东北的钢铁、煤炭、木材、水电资源。

  1951年3月19日,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发文批准“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孟家屯火车站西侧兴建”。厂址确定后,汽车工业筹备组马上行动,并组织力量进行测量、地质勘探。

  1953年6月9日,毛泽东主席签发《中共中央关于三年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指示》,这天成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祥日。7月15日,第一汽车厂奠基典礼在长春市举行,新中国汽车工业从这里起步。当时,工地上汇集了两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建设大军。与此同时,建设汽车厂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也源源不断地通过火车运往建设工地。在1954年和1955年,长春市分别把95%和84%的市政建设费用用于支援一汽建设。

   

  1956年,我国第一辆汽车解放CA10下线

  关于第一款国产汽车的命名,当时的一机部征集了解放、前进、胜利等若干名称,最终毛泽东主席圈定了“解放”。建厂3年后,也就是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

  当时向中央报捷的信中写道:“敬爱的毛主席和党中央,我们第一汽车制造厂全体职工怀着万分兴奋的心情向您报告:党中央关于力争3年建成长春汽车厂的指示,已经实现了!今天,我们正以完成建厂任务和试制出一批国产汽车来热烈庆祝建厂3周年。”

  当日,12辆解放组成的报喜车队浩浩荡荡驶向市区。长春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到处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成千上万的人站在道路两旁,争先恐后一睹国产汽车的风采。

  一汽3年建厂目标如期达成,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1956年10月14日,国家验收批准了一汽基本建设工程鉴定书。验收结论是:整个工程质量良好。次日,一汽举行了开工典礼,全面进入投产阶段。一汽最初生产的解放牌汽车的型号为CA10型,C既代表,也有长春的含义,A是第一的意思。解放牌CA10型车重3900千克,载重量4吨,最高时速65千米。

  从1957年起,吉林汽车工业进入了消化吸收外来技术,改进老产品、开发新产品阶段,主要包括:解放换型以及设计生产轿车、越野车。其中,1958年5月12日,一汽造出了第一辆普通型小轿车,采用银灰色车顶配紫红色车身,取名为东风CA71型。该车设计时参考了法国西姆卡温德特(Vedette),但对外观和内饰做了一些改动,车头上一条昂首的金龙,展现了民族特色,这就是“东风”轿车。

   

  1958年,第一辆红旗阅兵车装配完毕

  ■跨越:红旗牵动整个民族的关注

  没有历史,就没有传承;没有传承,就没有新生。

  在新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吉林汽车工业起步最早,红旗轿车是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代表作之一。

  对中国人而言,从来没有一款车如“红旗”,令中国汽车界如此激情飞扬。“如果有这样一款轿车,能够赢得整个民族的骄傲,能够承载整个民族的情感,能够牵动整个民族的关注,那么它只能是‘红旗’。”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曾如此评价。

  “红旗”所呈现出的,是新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粗到精、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跨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大半个世纪。如今,“红旗”不仅是一个著名的汽车品牌,更是一种深深的情怀和不可磨灭的记忆,同时它也是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

  时至今日,翻开尘封的历史,在泛黄的资料和报章里,我们仍可以依稀感受到当年创造“红旗”的峥嵘岁月及那时候中国人的骨气与拼劲。

  1958年,第一辆轿车“东风CA71”在长春诞生,当年共制造了30辆,由于技术尚不成熟,没有大批量生产。但是,东风CA71轿车为制造高级轿车提供了宝贵经验。  那一年,国家要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庆典上,用上国产高级轿车,便向一汽下达了制造国产高级轿车的任务。

  在那个年代,轿车对很多人来说还只是个概念,如何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不服输的一汽人从吉林工业大学借来了一辆1955型克莱斯勒高级轿车,并以此为蓝本进行手工测绘,开始研制轿车。

  据许多老一汽人回忆,从一张白纸开始画图纸,以油泥模型制作样板,手工制造车身钣金覆盖件,百里挑一地试制零部件……最终,经过33个昼夜的奋战,第一辆红旗样车终于完成,车型代号CA72。这辆凝聚着国人情感的红旗轿车,采用了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V型8缸液冷发动机,这也是我国第一辆有编号的高级轿车。  时光飞逝,1959年10月1日,当庄重典雅、造型大气的红旗检阅车出现在国庆10周年阅兵式上时,举世震惊。

  从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到红旗轿车下线,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中国人结束了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结束了不能制造轿车的历史,也结束了不能制造高级轿车的历史。

  吉林汽车工业屡次创造了从无到有的奇迹。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红旗车的各项技术日臻完善,被定为副部长以上首长专车和外事礼宾车,坐红旗车曾一度被视为中国政府给予外宾的最高礼遇,被誉为“国车”。

  “红旗”在一代代吉林汽车人的坚守和传承中,进入了新时代。2018年1月,北京冬意正浓,一汽在京发布了全新的红旗车品牌战略。

  新时代、新红旗、新梦想、新征程,红旗要打造“中国第一、世界著名”的“新高尚品牌”,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美妙出行”的追求。新一代红旗人继承前辈们创业的激情、勇气和担当,展现智慧、豪气与干劲,红旗轿车再次承担起它的历史使命。

  这一使命是历史,也是几代中国汽车人乃至所有中国人的情怀与梦想。正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所说:“在国民眼中,红旗不仅仅是一个汽车品牌,还是一种深深的情怀和敬意。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历史性巨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充满着机遇和挑战,我们红旗人将坚决实现红旗品牌‘中国第一、世界著名’的目标,让梦想成真。”

  数据显示,今年8月红旗品牌销量突破1万辆,同比增长203%,实现连续18个月增长;1~8月累计销售5.2万辆,同比增长231%……

  今年,在国内汽车市场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红旗销量实现连续增长,除了旗下产品的逐渐丰富外,更是因为红旗品牌的绿色、智能让“红旗”飞扬。

   

  一汽集团有限公司

  ■开放:一汽-大众开启合资路

  改革开放,为吉林省汽车工业注入生机和活力。

  1987年10月,吉林汽车工业拉开了对外开放的帷幕。德国大众集团总裁哈恩(Hahn)和奥迪公司总裁皮耶希(Piech)首次访问一汽,与一汽时任厂长耿昭杰进行会谈。这次会谈为一汽3万辆轿车先导工程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双方经过不断沟通和协调,1988年8月24日,《一汽和大众公司长期合作备忘录》正式签署,明确双方组成工作小组进行第二阶段合作15万辆轿车合资项目的前期工作。

  一汽时任总经济师吕福源先后4次率团与德国大众集团进行商务谈判,历时7个月,签署了一系列文件。

  1990年2月9日,国家计委以计工二(1990)97号文下发《关于第一汽车制造厂与大众汽车公司合资建设年产15万辆轿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意见》,正式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0年11月20日,这是一汽-大众历史上重要的一天。当天,耿昭杰与哈恩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一汽和大众公司15万辆合资项目正式签约。耿昭杰与哈恩作为双方代表在合资合同上签字。一汽和大众最终走到了一起。

  1991年2月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公司颁发了营业执照,标志着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正式成立。

  4年后,也就是1995年11月,在德国时任总理科尔访华期间,一汽和德国大众及奥迪公司三方在北京共同草签了有关奥迪轿车纳入一汽-大众生产的合同。当年12月18日,一汽和德国大众及奥迪公司三方共同修改并签署了合资合同,改变股比结构为:一汽60%、大众30%、奥迪10%。同日,公司同奥迪公司签署了《技术转让协议》,奥迪系列产品作为合同产品正式纳入公司生产。

  1996年,随着传动器和发动机项目全面建成投产,一汽-大众驶上了发展快车道,推动汽车走进寻常百姓家。值得一提的是,一汽-大众生产的捷达创造了我国第一个60万公里无大修的纪录,这在当时来说,一辆国产车能够达到这样的成绩确实让人惊叹。

   

  一汽-大众奥迪现代化生产车间

  ■转型:“新四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新四化”浪潮席卷全球汽车行业,吉林作为一个汽车大省,成为我国汽车工业“新四化”运动的急先锋。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例如在吉林省吉林市102条公交线路上运行的1200余辆公交车,已经全部更换为纯电动、天然气和混合动力公交车,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车,彻底取代了燃油公交车;在新能源利用方面,拥有丰富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吉林西部,正在积极打造“中国北方氢谷”,破解“弃风”“窝电”难题。其中,白城市日前宣布联合相关企业,共同打造“白城-长春”吉林西部氢能走廊,建设新能源与氢能区域产业集群。

  在智能汽车发展方面,吉林正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示范布局,努力打造中国乃至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高地。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等一批项目已在吉林投入运营。据了解,示范区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辆测试车,是中国寒区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测试体验基地,也是中国东北地区基于5G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基地。

  此外,吉林省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加快长春市5G网络基础设施布局,使其尽快实现商业化应用,从而为全省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和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提供网络技术支撑。

  在零部件方面,吉林省正在实施八项举措创新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目标是借我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之机,建立和完善全省汽车零部件协作配套、轻量化制造和自主研发三大体系,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提升全产业链配套能力,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进而打造立足本省、面向全球的国际化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为此,吉林省将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依托省重点产业引导资金中的汽车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汽车轻量化、系统总成及富奥、富维、富晟3个千亿级零部件产业集群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省汽车零部件地方配套率达到50%以上。同时也在倾力支持设在省会长春市的国家和省级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创新中心以及公共试验检测平台的建设,以便为提升全行业的配套和自主研发能力提供强有力的要素支撑。

  2018年,吉林省制定了汽车产业3年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其中着重提出,今后3年,吉林除了多举措促进汽车产业供给侧结构升级外,还将在倾力助推整个产业需求结构升级上大做文章,力争双管齐下,最终实现到2020年全省汽车产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国内市场份额突破10%,省内零部件地方配套率提高到50%的发展目标。

  在推动汽车行业降本减负上,吉林省将发挥沿边近海优势,鼓励企业充分利用“长满欧”国际货运班列、珲春-扎鲁比诺港的“借港出海”等运输方式,大幅降低汽车及零部件进出口物流成本;深入落实国家《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及本省已出台的企业降本减负相关政策,加快推动整车及零部件企业降低物流成本、配套成本及销售成本,进而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营造良好环境。

  为应对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吉林省还将出台支持全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拟从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投资营商环境;推动产融合作,拓宽行业融资渠道;加强要素保障;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促进汽车消费,加快消费更新升级;加强督办考核,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等方面,全方位助推吉林省汽车产业战略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纵观吉林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灿灿星河映照出吉林人“敢为天下先”的血脉基因,特别是吉林省汽车工业的发展,见证着吉林省工业筚路蓝缕的追梦之旅。

  编辑:陈伟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