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江苏:加码汽车新四化 聚焦高质量发展
中国汽车报网 ·  张玉 ·  2019-09-24

  江苏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一,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与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为国际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2018年,江苏省实现生产总值92595.4亿元,比上年增长6.7%。

  江苏省工信厅发布的《2019江苏省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当地2188家汽车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952.7亿元,同比增长5%,连续3年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利润总额604.5亿元,优于全国汽车产业平均水平;此外,在我国新车产销量同比下滑4.2%和2.8%的低迷形势下,江苏省重点整车企业共计产销汽车189万辆和190.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0.2%和0.6%,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体的6.8%,比去年略提高0.1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成为强势增长点

  近年来,江苏紧抓汽车产业转型机遇,全面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跨界融合,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目前,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国内最具发展潜力的汽车产业集群之一。

  截至2019年6月,江苏省共有25家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客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纯电动货车、纯电动专用车等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培育形成了涵盖完整的产业链条,并在电池、电机、电控、电空调等关键领域形成突出优势;汇聚了南汽集团、徐工汽车、苏州金龙、中航锂电、南京越博、苏州汇川、南京奥特佳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前途、敏安、拜腾等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纷纷将总部设在江苏,上汽、长安、北汽、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均在该省设立研发生产基地,丰田、宝马、博世、麦格纳等国际巨头纷纷在江苏投资设立区域性研发生产中心。

1958年,NJ130型2.5吨载货汽车在南京汽车制配厂诞生,周恩来总理亲自将其命名为“跃进”牌。

  2018年,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及“三电”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40.8亿元,同比增长43.3%;新能源汽车产量16.9万辆,同比增长151.6%,占全国总量13.3%;销量16.4万辆,同比增长158.2%,占全国总量13.1%。2018年,江苏省动力电池装机量14.8GWh,占全国24.5%,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相关企业达110多家,总产值超过165亿元,初步形成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生态。2018年,江苏省充电设施建设投入9.63亿元,实现充电量8.75亿度,充电运营收入4.12亿元,充电设施装备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截至2018年底,江苏省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3.2万辆,建设各类充电桩6.6万个,推广数量和充电设施建设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从2017年占全国总产销的8%左右上涨到2018年的13%,预计2019年将超过15%,争取突破20%。与此同时,江苏省2018年动力电池总装机量的不断攀升,标志着江苏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地位的提升。

  此外,江苏省60家电池、电机、电控重点企业,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25.8%。其中,31家主要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12家电解液、隔膜、电极材料配套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44亿元;17家主要电机、电控研发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1.9亿元。

2019年7月,苏州金龙、重塑科技和常运公交签订氢能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汽车零部件产业独具特色

  作为江苏的特色产业之一,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在该省发展了20多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江苏省拥有汽车零部件企业12209家。2017年,该省汽车零部件实现销售收入4439亿元,居全国第一,产品种类齐全,发动机、传动系、制动系等重点产品已进入汽车跨国公司配套体系,车用发动机、汽车车身、汽车电子电器等专利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博越动力总成系统配套成都大运村“氢燃料电池公交示范线”运营车辆。

  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近年来扬州市积极服务重点企业,三个着力推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集聚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着力强化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动仪征大众、江淮汽车、潍柴等一批整车和关键零部件项目顺利落地。近三年来,该市共争取仪征大众二期、中集数字化特种车辆等4个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项目列入省级重大项目库。在2019年市级重大项目库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项目达到29个,计划总投资达68.2亿元。

  二是着力优化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重点企业服务,先后推动建成江苏省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仪征)、江苏省乘用车及核心部件先进制造业基地(仪征)等省级集聚区,获批江苏省汽车零部件柔性自动化制造工程研究中心(仪征大众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江苏省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工程研究中心(嘉和热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省级创新平台。

  三是着力提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支撑体系,认真执行汽车产业相关政策,严禁新增传统燃油汽车产能,持续做好了产能调查监测等系列工作,并及时解读报送了关税政策调整、投资管理政策变化等新形势新情况,积极推动全市新能源汽车健康有序发展。2019年年初,该市明确除整车以外的专用车、挂车、关键零部件项目均下放县(市、区)办理,并由核准改为备案,实行后已有部分项目在属地取得立项。

  根据江苏省《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省将打造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产业链完整、配套能力强的优势,以南京、无锡、常州、苏州等为依托,围绕动力电池、汽车电子、动力总成等领域,打造1~2个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鼓励省内电池、电机、电控等重点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检验检测和供应链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形成协同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

南京金龙中央研究院内,科研人员正在进行产品测试。

  ♦多举措推进高质量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江苏省政府注重统筹推进,不断强化政策引领:组织编制《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方案》,聚焦培育龙头企业,推动转型升级,打造全产业链发展生态,实现集群高质量发展;多部门联合在全国率先印发《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细则》、《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优化道路测试环境,推动标准体系建设,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印发《关于做好2018~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地方财政补助工作的通知》、《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保持补贴政策持续稳定,简化充电设施建设审批手续,进一步明确政策预期,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2019年8月,江苏省工信厅发布了《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聚焦重点企业和关键环节,推进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科学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升装备水平,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

2018第五届中国(南京)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博览会现场。

  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为:一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30万辆,形成1~2家年产量超过1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100万辆,形成2~3家年产销量超过3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二是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逐步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体系;到2021年,新增1~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到2025年,新增5~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1~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三是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到2021年,打造1个、培育2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基地;到2025年,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品牌。

  ♦氢燃料汽车产业链初步形成

  江苏省已初步形成涵盖氢气制备和储运、电堆及核心零部件、电池系统、整车制造和加氢站建设运营等产业链条,汇聚了南京金龙、苏州金龙、苏州弗尔赛、南通百应、江苏重塑、国富氢能等企业,在苏州、南通、盐城等地率先开展示范应用,相关重点企业超过30家,共建成加氢站5座,约2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投入试运行。

博越动力自动化生产线正加紧生产整车控制器。

  根据《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规划》,至2021年,其产业规模与技术水平将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建立,技术标准持续完善,示范应用不断扩大,初步建立完整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体系,成为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重要基地。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氢能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产业主营收入达到500亿元,整车产能超过2000辆,电堆产能达到50万kW以上。

  ——技术创新不断增强。在原材料、电堆及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与控制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实施一批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产业链条逐步完善。聚焦制氢储运、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整车制造及测试等环节,加快产业集群培育,建成1~2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

  ——优势企业加速涌现。形成1~2家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龙头企业,建成1~2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技术研发与检验检测中心。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建设加氢站20座以上,培育一批以氢燃料电池客车、物流车为代表的示范运营区。

  至2025年,江苏省将基本建立完整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体系,力争全省整车产量突破1万辆,建设加氢站50座以上,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的加氢网络,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成为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重要创新策源地。

上汽南京浦口生产基地总装线。

  ♦智能网联被列重点产业布局

  江苏已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实施细则(试行)》,并率先印发《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开展无人驾驶测试牌照的发放工作,并建立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化体系。目前,江苏省5G通信、智能传感等技术取得突破,在无锡市建成的全球首家城市级车联网应用网络,已在国内引起高度关注。

  在智能网联发展规划方面,江苏省可谓是高标准。2019年6月12日,江苏省工信厅、发改委、科技厅、公安厅等8个部门联合印发《江苏省推进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力争到2021年,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基本建立智能车辆、信息交互、基础支撑等细分领域产业链,打造2~3家产业竞争力和规模水平国内领先的产业集聚区。

  《行动计划》指出,重点以南京、无锡、常州、苏州、盐城等为依托,引导重点整车企业运用传感器融合、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虚拟仿真等建立智能网联汽车全新研发平台,高起点、高标准推动L3、L4自动驾驶乘用汽车开发、测试和示范,促进消费升级;推动公交车、货车、医疗车、景区用车、环卫车等商用车、专用车安装驾驶辅助系统(L2、L3),满足特殊场景应用需求,加快培育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整车研发制造基地;以南京、无锡、苏州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集聚区为依托,整合创新和产业资源,促进雷达传感器、车规级芯片、车载计算平台、车载操作系统等研发和产业化,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基地。

  《行动计划》还要求加快道路测试验证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无锡)、国家智能交通测试及应用推广基地(常州)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的建设,建设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认证平台”“电子信息产品科研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支撑体系。

    编辑:庞国霞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