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在上一期“王健谈客车”专栏中,我们邀请全国公共交通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王健介绍了美国公交协会应对传染性病毒的相关措施,并建议国内公共运输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类似的传染病应对计划。本期,王健将主要阐述制定传染病应对方案中的细节与专业性建设,希望各地公共运输企业能获得启示。
♦行政管理与专业技术相结合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并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这一预案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当前我国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王健介绍说,这一文件中还规定了公共场所和公共运输经营单位的预案内容。其中,第24条要求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制定具体应急预案,为交通工具和有关场所配备报警装置和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注明其使用方法,并显著标明安全撤离的通道、路线,保证安全通道、出口的畅通。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这些条例成为了各地抗击疫情的依据。王健表示,当前国内公共运输行业和企业层面,没有专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印发美国行业标准,并建议各会员单位依照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公共交通机构应对传染性病毒的预案。那么,各地的公共交通企业应如何完成这一目标?
王健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应对各种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纲领性文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只是一种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公共运输虽然只是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的一个小领域,但该领域的作用却不可忽视。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公共运输行业和企业间还没有建立起专业化的合作伙伴关系,亦没有形成规范的应对计划。
王健介绍说,美国公共交通协会所制定的《制定传染性病毒应对计划》标准是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对传染性病毒的四阶段划分(消退期、警戒期、大流行期和过渡期),分别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包括启动特定的行动、限制蔓延的卫生援助、保护员工的各种防护措施等内容,而不仅仅是规定运载工具消毒这一个方面。
更重要的是,公共运输企业要与政府有关部门协作,根据疫情的变化,适时减少、停止和恢复公共运输服务,保障城市的基本出行和运送服务。
因此,公共运输运营企业的传染病应对计划中,必须要明确这些措施的执行部门和负责人。王健强调,应对计划不应停留在行政管理框架的层面上,而应该是建立在公共运输服务与公共卫生的专业技术基础之上。
♦公共运输企业需具备明确的公共卫生指令应对传染性病毒的暴发,缺乏科学知识就会不可避免地带来公众的恐慌情绪,这种恐慌、焦虑情绪更存在于从事公共运输的员工之中。在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初期,一些城市的公交运营企业职工在网络上呼吁,希望企业能为他们配备口罩等防护装备,亦有公众在网络上表示,要注意公共运输行业从业者的防护等级。
王健表示,这些现象大多出现在传染病暴发初期,公共运输企业需重视信息沟通的重要性,首先要与当地应急管理部门沟通,获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明确指令,根据警戒级别,加大措施力度;其次才是针对企业员工的信息沟通,以及面向公众的宣传沟通。
有效的沟通需要向员工介绍疫情与传染性疾病的特征、情况,应采取何种防护措施;同时也要向公众表明公共运输企业采取了哪些防护手段,以缓解员工和公众的恐慌、疑虑情绪。另外,在制定传染性病毒应对计划中,还需要明确企业员工和乘客的权利与义务,这样做有助于缓解疫情期间不必要的纠纷产生,避免无谓牺牲和资源浪费。
王健强调称,回顾此前公共运输企业在疫情中的应对措施,仍然还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内容。他说,公共运输企业务必在传染性病毒大流行期间,将防护、防控重点放在员工身上,努力对运营一线员工进行必要的防护。
当然,公共运输企业需要与属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形成稳固、高效的沟通关系,这样有助于公共运输企业获得专业化的防疫指导,而不是单纯依靠行政管理框架进行防疫。
♦公共卫生措施不同于医疗卫生标准
运送传染性病毒的感染者需要使用负压式救护车,医护人员进出传染病隔离区域需要严格的消毒过程;而运送乘客的公共运输工具不可能达到负压式救护车的标准,这是受经济因素制约,王健说,公共卫生不同于医疗卫生,公共运输只能遵从公共卫生的要求,不可套用医疗卫生的标准。
王健认为,公共运输服务就是一种公共活动,公共运输系统是一种高风险的环境,因为交通工具的密闭空间内人数多,通风设备有限,且无法识别潜在病人,有许多接触面(车票、扶手、门把手等)。如果说医务人员是在第一线参与抗击传染性病毒的战役,那么,公共运输员工则是战斗在第二线的卫士。
公共运输企业既要保护乘客出行的安全,也要保护员工的工作环境不受污染,同时还要满足公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各项要求。如果采取的公共卫生防疫手段繁琐、复杂,有悖于科学防疫的方针或违反劳动保护法,乘客和员工都有拒绝执行的权利。
在制定传染病应对计划和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科学防疫的主旨,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公共运输运营企业及时与属地公共卫生部门积极沟通,基于人力、物力等客观条件,视疫情变化对防疫手段进行动态化调整。
编辑:孙伟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