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之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打乱了各行各业春节后的生产复工计划。然而,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医疗防护、生活物资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公路货运已然成为疫情之下满足公众日常生活的重要保障。
为保障抗疫期间物流畅通,不少卡车司机主动请缨奔赴一线,还有数以万计的物流企业挺身而出,京东物流、菜鸟网络、苏宁物流等社会化物流平台企业展现出强大的应对能力;中国外运、顺丰等大型第三方物流和快递企业连续投入运力、人力,以专业化和协同网络优势全力驰援湖北;普洛斯、万维、绿地等物流企业无偿开放全国仓储资源。
可以说,疫情之下,无论是从政府救灾防疫物资的紧急调配运输、企业生产供应链正常运作的恢复,还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供给保障,物流行业各领域都发挥了突出作用,也让全社会都深切意识到物流的重要性。
虽然物流行业重要性凸显,但在疫情影响下,其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 疫情来袭 卡车司机现状堪忧
卡车司机作为公路物流运输的重要主体,抗疫期间,他们驾驶着一辆辆卡车星夜驰援、不畏艰险,有力保障了应急物资、重要民生物资运输,为抗击疫情做出重大贡献。然而,疫情来袭后,不少卡车司机却受封城、封路以及运输需求量下滑的影响,被迫停工。
根据疫情情况,国务院办公厅将春节假期延长至2月2日,同时,春节期间,全国多地出台政策,除规定企业,其他企业不得早于2月10日复工。其中,规定企业仅包括保障城乡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以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供港供澳及特殊情况急需复工的相关企业。
而工厂复工延迟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让很多卡车司机面临无货可拉的窘境。
“再没有货拉,就要吃‘土’了。往年农历正月初三后就正常开工了,现在根本没货可拉,车停在家里,成了最大的负担。而且现在农村管控比城市还要严格,专门派人把守,严控人员出入,村子都封了,更别说拉货挣钱了。”河北邯郸卡车司机李洪亮无奈地说。
在我国,3000万卡车司机的背后,支撑的是3000万个守望的家庭。无货可拉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切断了这些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除此之外,很多卡车司机还面临偿还车贷的生存现实。
“当下,大多数运输从业者都是贷款买车,一两周不出车还能坚持,如果长时间停运,每个月贷款再加上各种保险费用,压力还是很大的。这不,我刚刚交了两万多元的车险。”卡车司机李师傅忧心忡忡地表示,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正常开工,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我是2019年初贷款买的车,新车才跑了一年,就遇到疫情的强力‘阻击’。虽说我们应该坚决响应国家号召,老老实实待在家防控疫情,但一家老小还得吃饭,车贷也得照常还,让我实在有点坐不住了。”卡车司机刘师傅说道。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包括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中国重汽、福田汽车、上汽红岩、东风柳汽、徐工重卡等多家商用车企相继表示:疫情期间,为缓解卡车司机燃眉之急,推出延期还款政策。但仍有不少卡车司机表示,政策虽好,但延期还款的申请不好批复,需要出示受疫情影响的相关证明,而且必须是通过厂家金融财务公司办理贷款购车的,才有延期还款的机会。“门槛太高,一般很难申请成功。”刘师傅直言。
中汽兄弟(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金国也指出,虽然目前有利好政策出台,但疫情影响时间毕竟不会太长,很多政策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延期还款的作用暂时也没有得到明显体现。
■ 中小型物流企业迎疫情大考
“个体司机只需支撑一个家庭,生计受到影响,还能勒紧裤腰带熬一熬,但中小型物流企业养活的是一个拥有数百辆运输车的团队,一旦遇到困难,就很难再坚持下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装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左新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影响下,如果不为中小型物流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它们很可能会面临还款困难的危机,不仅经营遭受巨大威胁,企业家个人信用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表示,疫情对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影响,一则,因“用工荒”影响正常的服务生产。二则,生产周期被疫情打乱,中小物流企业的账款周期或被拉长。
“从2019年绩效方面来看,整个物流行业运行速度在放慢,90%以上企业遇到了一定的经营困难。在经济下行的压力和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背景下,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加之此次疫情的影响,中小型物流企业还会受到更加严重的打击。”物流行业专家指出。
相比之下,大型物流企业受到的冲击似乎稍小一些。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中国邮政、顺丰、京东、苏宁四家快递企业一直保持正常运营,中通、申通、韵达、百世等多数快递公司也基本都在2月10日复工。
业内人士表示,预计二月中下旬,随着工商企业逐渐恢复生产,物流需求将得以重振。如果疫情控制较好,估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工商企业要加码弥补因疫情停掉的产能,2月底到3月上旬加紧复工后,生产物流会全面进入正常态势。
■ 专业性、数字化、无人化是未来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
在物流行业面临疫情挑战之时,新的变革和机遇或许也蕴藏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
杨达卿表示,疫情带来的挑战对所有企业是一样的,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当下,物流企业需要加速通过联盟合作等方式“抱团”求生,同时加速向数字物流换道。
在左新宇看来,疫情的影响本身是联动性的,因此对物流产业肯定会有所影响。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全社会对物流行业的重视程度愈发提升。从“九州通医药支援湖北红十字会”这一事件来看,作为专业的医药流通企业,九州通医药在库存盘点等方面的专业化物流能力受到全社会的认可。“未来,物流的重要性会更加凸显,专业的设备、技术、人员以及信息管理系统,是物流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他说道。
此外,左新宇还呼吁,物流是服务大众的,是一个城市活力的重要保障,而且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应创造更多的条件给予便利,但目前在路权方面,对于货车似乎并不友好。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支撑,货车应该享受更多路权,限制货车通行的结果还是由消费者来埋单。
疫情之下,减少物流运输过程中的人与人接触,成为控制疫情的有效手段。为此,很多物流公司推出了应对之策。
2月7日,在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上,京东智能配送机器人沿着街道将货物送到了指定地点。除武汉之外,在河北、陕西、江苏等地区,京东物流也已开展无人机配送的准备工作,计划为封闭管理区域提供物流服务。另外,菜鸟裹裹宣布携手通达快递一起,推行“非接触”取件。
从智能仓库到分布各地的智能超市和智能售卖柜,再到疫区最前线的无人机和配送机器人,物流“黑科技”正在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这是否意味着无人配送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对此,左新宇表示,对于无人配送,首先在交通法规层面,它是不被允许的,而特殊事件下的某些运用只能是实践性的,不能支撑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运营。
“此次疫情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是产业升级的契机,无人配送将会成为未来趋势,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人配送全面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图片来自本报资料库)
编辑:孙伟川
